中学部语文组公开课(张全勇:《关雎》)

标签:
语文公开课 |
《关雎》教学设计
温州私立第一实验学校
【简要说明】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了解《关雎》的重章叠句、赋比兴等语言风格,感受《诗经》的语言美。
2、通过品读,体会《关雎》中人物的感情变化,感受意境的画面美。
【教学重难点】
品味《关雎》的优美意境,感悟《诗经》所传承的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
一、初读感受
1、读诗歌,大家都积累了一些经验,回顾一下读好诗歌需要注意哪些?(字音、停顿、语速等)
2、按你们提到的方法,请大家自由放声朗读这首诗。
3、请一个同学来读,再找一个同学点评。
4、请该同学一句一句带领大家一起朗读。
5、读完之后,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首诗在语言表达上的独特之处?
(四字一句、重章叠句、起兴)
二、品读内容
1、刚才讲到“兴”是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2、在此过程中,男子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3、请读出相关的感情变化。
三、场景还原
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关雎》就有很多场景具有画面感。而诗歌的语言非常跳跃,这叫“留白”。请大家发挥想象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句,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你所看到的画面。小组交流,选出最优秀的代表展示。
四、当堂背诵
http://s7/mw690/003PPyCMgy6RaUGKAtwe6&690
http://s7/mw690/003PPyCMgy6RaUK4HDE06&690
http://s11/mw690/003PPyCMgy6RaUNZh0e7a&690
《关雎》评课稿
开课人:张全勇
评课人:万亮齐
还有,在学生分析人物情感的过程中,张老师水到渠成地点出了《论语》中对《关雎》的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综上所述的这些教学细节,都给听课教师一种“天然去雕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