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年科举文化的活化石

(2025-10-18 08:50:24)
标签:

杂谈

          千年古村灵水,在明、清时代,科举考试中频出举人。灵水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境内。是京西古村落群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古村落之一。灵水村起源于汉代,成熟于辽金时代。灵水村的村名有两种传说,第一种说法是,村内水源丰沛,古时有72眼泉水,人们也称为冷水或凌水,后来演变成为了灵水。第二种说法是,灵水村背靠独山莲花峰,站在村子的南部山峰上往下看,村落的形状像一只巨大的乌龟。那么乌龟又象征着吉祥和长寿,乌龟也是北方的灵兽,村名由此而来。
       灵水村男女老少村民不过几百人,但历史上曾考取功名,出过22名举人,2名进士。到了近代民国初年有6人毕业于北京燕京大学。因此,久而久之有了“举人村”的美誉  ,也是北京方圆几百里,出教书先生的地方。
       灵水村一个在山里不大的村落,在科举制度下,出过如此多名举人,这并非偶然。灵水村自古重视教育,明代村里就建有社学,到了清代,私塾便遍布村落。村内考取功名人多,知府知县以及京津两地商贾众多。而且灵水村地处军响古道要塞,商旅往来频繁,经济繁荣,村民生活富足。也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读书环境。
       灵水村人才辈出,还得益于自身的乡村文化,村里自古就有“乡约八德”,也称“灵水八德”。一 、核桃晚打。核桃不熟仁不满,买卖双方两茫然,忠厚传家讲实际,核桃晚打不欺瞒。二 、生财有道。八大商号京津开,灵水儒商名中外,发展经济增实力,生财有道诚信来。三 、诗书济世。科举取士随唐开,诗书济世传下来,灵水村里多名士,为有国学有人才。四 、君子不争。甲午举人刘增广,君子不争题碾坊,细想世间纷争事,千办万法在一让。五 、猪羊圈养。农家种地养牲灵,公私常处矛盾中,猪羊圈养办法好,既增收成又卫生。六 、龙池三禁。八角龙池净水源,三禁碑刻立旁边,灵水祥兽禁污秽,环保意识代代传。七、爱心捐助。汾州知府刘懋恒,捐粮赈灾留美名,人人都把爱心献,何愁中华不振兴。八 、共喝秋粥。你出米来我拿豆,共喝秋粥庆丰收,邻里难免有磕碰,开心之语泯恩仇。八个村规民约,就是”灵水八德“。这些乡贤文化,对于人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励志规范都有着有益影响和积极意义。崇文重教,这就是文人辈出的重要基因。灵水村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灵水村的灵,不光人杰地灵,灵水村的奇观也随处可见。有南海火龙庙、有历经沧桑的柏树上生桑树、有柏树上长榆树。村民俗称之为“柏抱桑”,“柏抱榆”,传说是庙里僧人嫁接而成。这些都不难看出,灵水村的文化积淀深厚的底蕴。
      当地特色美食”肉压核桃“把核桃压在猪肉里,肉里的油脂也被压出,这种美食享誉方圆百里。京西出产核桃的地方并不少见,为什么灵水的核桃名扬四周呢?一是 、灵水栽培核桃历史悠久。二是 、得益于核桃晚打的村规民约。因此,灵水村的核桃晚打,核桃生长时间长,个大皮薄,油脂多。灵水的”核桃宴“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灵水村的”共喝秋粥“,也称”舍粥“和”举人粥“。近年来,灵水村仍然延续每逢立秋当日,举办”秋粥节“的传统习俗。共喝秋粥起源于康熙年间的大旱之年,村里举人刘昌恒,搭粥蓬,舍粥赈灾。后来每到立秋日,村里场上支锅熬秋粥,村民们家家户户,自发地往里添粮加豆。喝秋粥在灵水村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2001年8月7日灵水村举办了第一届 ‘秋粥节”。2007年”百家共饮,百户同食“,代代相传的秋粥节,被列为北京市门头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灵水举人村,早在1985年就被选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录、2005年选入国家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8年列为北京市传统历史文化古村落。
      京西福地“灵水举人村”,在中国千年科举考试中,考取功名的人士层出不穷。现今,人们为了求学金榜题名,为了考试考级,纷纷踏至明清时代频出举人的古村落——灵水,祈福一个”好彩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感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