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方式
(2023-03-17 16:41:09)
随着人的年龄不断增长,您便会慢慢衰老,逐渐地丧失自主行为能力。这是自然规律,不可抗力,只是时间早晚罢了。不论您是否贫富、不管您的权力大小、不看您家族是否兴旺、不是您知识是否渊博。您都不可能,违背这条客观规律,而长生不老,永远不衰。
当人老了的时候,就需要全社会的关心与关爱,解决好老龄化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起全社会崇尚尊老、爱老、敬老的道德标准,营造出良好社会氛围。另外,为人子女,更应该责无旁贷,承担起解决好家庭中,不能完全自理的高龄老人的生活起居、看病就医、精神抚慰的法定义务责任。这是责任,也是“孝道”。
对老年人的陪伴,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温度。它意味着这个世界上还有人不为钱物,无私地来陪伴照顾您。能把人世间的真情,无条件地捧献给您。子女对父母的陪伴,这是父母、子女之间的反刍之情。这是无法用物质来衡量,也不能用语言来表白。老来有相依有相伴,就是最真情最真挚的告白。人生来世,谁无老!老有所养,病有所依,是人间最需要的温度。
在父母的眼里,有“出息”的孩子。一定是那个,从小就顶着“学霸”的光环,就读于学府塔尖,在国外知名大学毕业。特别是,就职异国他乡的世界顶级公司,年薪丰厚。虽然不能近身尽孝,但定期汇寄给老人家的钱物,足以赡养支出,顾一上乘保姆,代为照料。对于父母而言这是一种“养心智”的孝道。另一类子女,则是学历不高,早早自谋职业。电动车,小旧住房,收入微薄,与老人整日厮守,形影不离。每日绕膝,时时相见。还时不时地,能给老人家带来一些琐事不快。每当父母头疼脑热,身体不适,生活急需。一个招呼,第一时间,便会伏身床前。平日里的寻医问药、四季的衣服、过年的饺子、应季的美食、偏好的换口、可谓无微不至。对于天下的父母而言,这是一种“养心体”的孝道。
孝道、孝顺、孝敬的方式,各式各样,差异不同,也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符合自己经济条件,适合自己生活习惯,能让自己接受的,就是好的。不论怎样,孝敬老人,赡养父母的人伦是不能改变,这是做人的基本美德,是做子女的合格标准。可现如今,在孝敬长辈,赡养父母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沉重的话题。目前,随着社会老龄化日趋严重,“独居老人”越来越多。有些老人家,虽有充足的退休金,但日常无人照料。或子女不在身边,或子女工作繁忙,或子女没有时间。当子女小的时候,一会儿见不到家长就会哭闹着找妈妈,不管妈妈有什么事,有多忙也会放下,前来安抚。如今,他们老了,是多么渴望,有人能多陪伴一下,能与他们说说话。耄耋的父母,桑榆的晚年,不仅仅是依靠幸运,而是需要亲情抚慰的幸福。“您养育我小,我赡养您老。”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