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2018-11-01 10:20:27)
标签:
课堂反思 |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一、预习反馈
易错字:罔、择、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翻译错误:三人行
二、疏通文意
1、对照课下注释自主翻译,疑难处进行圈画。
2、质疑、释疑
人不堪其忧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虚无缥缈,转瞬即逝,无实际意义的事物。比喻不把某事物放在眼里。)
仁在其中矣
三、探讨“乐”——“志”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探究:如此简陋环境、艰难生活,为何能“乐”?(根据课文寻找答案。)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十五岁就已经抱定了求学的志向了。
“朝闻道,夕死可矣。”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子之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不可改变
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坚定志向
因
乐 —— 立志、守志、坚志
四、“志”
1、联系课文中的其它“志”
有“志”作目标,才会有以学习为乐的境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才会有领悟新知识后的欣喜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才会有学习知识并时常温习的愉快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才会因远道而来志同道合的朋友而快乐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才会有择善而从的虚心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才会有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才会有孔子一生孜孜不倦的进德修业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其实而从性能所欲,不逾矩。
2、拓展“志”
宋濂: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陶渊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居里夫人:世界上唯一没有被名誉宠坏的人。
五、仁?
而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做学问的最终目标又是为了什么?
仁
“仁”是孔子的核心思想,它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也不是不可触及的。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仁”就在广泛的学习中,坚定的志向中,恳切地发问求教中,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中。
你还能从文中找到其它体现“仁”的地方吗?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于人忠,与友信,义而富,仁在其中矣。
六、小结
志——学——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