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在天上,好酒在洞中——山洞与洞藏白酒

标签:
旅游 |
分类: 溶洞拾趣 |
神仙在天上,好酒在洞中——山洞与洞藏白酒
http://s2/mw690/d064f2a0gdfcbd2070311&690
在中国的古代传说中,山洞一直都是仙人居住修行的所在,仿佛置身洞中,便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束缚,超然于世外。神仙是因为有洞才得以成仙。洞藏是一种由来已久的文化,历来洞藏概念大都与神秘有关联,总是让人充满探秘寻宝的好奇。童话中一贫如洗的阿里巴巴在山洞中找到宝藏;传说中晋时,武陵人穿过山洞觅得世外桃源;神话中石头里蹦出来的孙猴子,在斜月三星洞中炼成了七十二变。
http://s11/mw690/d064f2a0gdfcbd2bedf1a&690
洞穴是酒的发祥地。人类的起源是从洞中开始的,原始酒的产生,是人类在洞中生活时就存在的。洞藏,使所酿的酒有了脱凡入道的修身之术。中国自古便有“酒是陈的香”的说法,而“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洞中方一日,山外已数春”的谚语,恰是迎合了消费者的这种“审美”标准。
酒窖追求的理想效果就是恒温恒湿,窖内微生物种群丰富,这与洞内的小气候环境十分接近,洞内终年温度稳定在18— 22摄氏度,空气湿度在75度左右,一年四季恒温恒湿,空气中富含负氧离子,气溶胶,细菌很少,空气的电离也很弱,还会有很微量的放射性元素。洞内潮湿而不霉变,清爽而不冷凝。端坐洞中只觉神清心宁,久不饮水亦不觉渴,日度万物亦不烦躁,胸怀乾坤,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为休闲养性之洞天福地。正是这种恒温恒湿的天然环境成为白酒陈酿老熟的绝佳环境。
在山洞里面储藏的酒,因为是恒温恒湿,酒的陈酿老熟的过程是缓慢,均匀地完成的。酒在储藏时会产生很多物理化学反应,每一个反应都跟温度高低有直接关联,洞中的环境等同于优化了老熟的条件,延长了贮存时日,让酒这种富有灵性的物质在洞内半睡半醒自我净化,入定悟道。只待数月、数载后开坛出关,洞藏酒已是酒体丰满醇厚、绵软爽口、味正香浓的酒中之上品了。因此有人说:洞藏酒,是采五粮之精华,纳天地之灵气。目前众多的传统窖藏实际上是对于洞藏工艺、环境的一种人为模仿。
洞藏酒对于山洞的选择一般谨遵“三不选”原则,即干洞不选,洞中有水,方具其魂;湿洞不选,水势汹涌则魂不纯;小洞不选,洞天广阔方容“洞神”自在清居。
洞藏白酒选用的必须是1吨至1.5吨的优质陶土大缸,这些优质的陶土大缸,不仅透气性好,有助于白酒原酒的氧化,而且缸中还含有一定量的金属元素,对酒的醇化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有利于提高酒的口感,使酒醇厚,醇甜感增加。陶缸壁上有毛细微孔,洞内湿气携带负氧离子和山中的多种有益菌缓慢进入缸内,而酒却不能渗出缸外;洞内独特的环境和缸内壁上的微量元素如铁离子、铜离子等作为老熟催化剂加速了酒的氧化还原反应,酒体就是在这种环境中生长呼吸。虽然在这种奇特的酿制过程中,会损失3%的酒体,但这也是酿制美酒的必然代价。
高度酒是收藏首选,50度是白酒品质的分水岭,50度以上的白酒一般是由纯粮食酿造,适宜收藏,而50度以下低度酒多为勾兑,酒内的乙醇很容易挥发,酒质亦容易变坏,无法长期保存。储藏达二十年以上的好酒被称为液体黄金。
白酒酿造过程中的储藏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洞藏、窖藏、库房、露天等。全国拥有白酒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8000多家,但拥有洞藏资源的企业只有四川郎酒、安徽古井贡、湖南酒鬼酒等20多家。时至今日,国家对洞藏酒的研究才刚开始,白酒中所含微量成分十分复杂,以现有的仪器检验水平,只能对其中很有限的一部分定性、命名,无法作出科学判断。
【洞藏酒工艺】
洞藏酒是将白酒窖藏于天然溶洞中的一种传统工艺。由于洞内冬暖夏凉常年恒温、恒湿,空气中微生物种类丰富,对原酒保存和后天的老熟、生香、品质的升华具有独特的作用。在洞里存放一年相当于洞外存放三年的效果,白酒的杂质释放更加完全,口味更加醇厚。洞藏酒对于原酒的保存和后天的老熟、生香具有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