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德福教育(Waldorf
Education)的创办者是奥地利教育家鲁道夫•史代纳(
Rudolf Steiner
1861-1925),于1919年在德国创立第一所华德福学校,历经90多年的发展,如今华德福教育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非宗教的独立教育运动。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联合国开始向各国推荐华德福教育,它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得到支持和认可。截止到2000年,全世界共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877所完整的华德福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1706所独立的幼儿园。
华德福教育以人为本,以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用健康、平衡的方式,追求孩子在意志(身)、情感(心)及思考(意识)三个层面能力的全方位成长。把单一的智性知识的学习,转化为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手工、肢体律动及音乐与平衡厚实的语文、数学、自然和社会课程相互间密切结合,来滋养孩子的头脑、心灵与四肢的均衡发展。
在孩子善、美、真的阶段性发展过程中,华德福教育旨在让孩子充分了解自己的潜能、孕育自由的精神,帮助他们逐渐成为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社会道德责任感和实践力的人,从而帮助他们在将来以正向的生命态度,进入世界,贡献自己的才能。
华德福基本教育原则:
0 - 7岁
孩子以意志为主导,通过模仿来学习成长,以滋养生命力来建构身体为主要工作。
7-14岁
儿童以情感为主导,通过权威的带领来学习成长,以建构和学习:与事物、与他人的积极关系为主要工作。
14-21岁
学生以思考为主导,通过探索和研究为学习成长的手段,以发展道德责任感和创造性思维为主要工作。
华德福幼儿教育的原则:
所有的教育其实是自我教育
孩子在环境中教育他自己
身为老师我们只是孩子环境中的一部分
我们必须尽可能让自己成为最好的环境
孩子在环境中教育他自己协调他自己的命运
-——鲁道夫.史代纳
遵循幼儿是生理身体发展的重要时期,以意志为主导,通过模仿来成长和学习的特质,努力创造一个空间来滋养孩子的身体和心灵,大人应该成为一个良好的典范给孩子模仿,并创造环境让孩子能工作和自由玩耍。
幼儿在0-6岁间是意志的主要发展期,也是模仿力和想象力的高峰期,因此,在华德福幼儿园里幼儿的生活和日常活动是以节奏性、规律性和重复性为特色为原则的。生活和活动的节奏像呼吸一样重要,顺着生理法则带给孩子安全感(顺应生理的需要能够给孩子带来安全感),这也是身体健康发展的基础。有规律重复的活动及歌曲、诗词、故事等,让孩子因熟悉而产生持久的爱,并增强了记忆力,是一个培养坚强平衡意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同时也促进了意志力的发展。
幼儿教育的形式
因为孩子的学习来自主动的意志(自发的意志)和天生的模仿特质(能力),老师的行为态度和孩子的体验是幼儿教育的关键。老师时时刻刻以身作则,以实际的
“做”来代替“教”。老师唱歌,孩子一起唱;老师做面包,孩子加入一起做;老师勤奋地工作,孩子在一旁投入地游戏。老师的角色是塑造一个值得孩子模仿的榜样。华德福的幼儿园没有专门的语文和数学课,不主张读写算术,而是着重于让孩子从实践中去体验和学习,避免过早单一的开发智力,以至于消耗孩子有限的生命力。
幼儿园的环境特色
充满温馨与爱,犹如母亲提供温暖安全的子宫,给未出生的孩子发展他的身体组织一样。柔和、美丽、整洁的环境,能让孩子沉浸在安宁和美的心灵体验中,以保护孩子身心健全的发展。
室内环境介绍:
孩子们一天在园的时间,有一半以上是在室内进行,像游戏、工作、吃饭、午睡....等,室内环境的布置,影响着孩子们每天上课的情绪与动静。室内的空间设计,如同家庭一般的温馨和自由,美和自然的物质环境随时滋养着孩子们。
史代纳曾说过,现代教育的重要课题是在培育个体,教室是促使每个孩子发展自己内在生活的地方,也就是灵魂萌芽的基础。因此教室内与户外必须有一定的区别,特别是幼儿园阶段,室内空间应该有一种稳定而温暖的感觉能让孩子的心安定,让他们的注意力更专注。而为了能够呈现教室所要的感觉,则需利用一些特殊的设计来布置。
彩绘墙和窗帘
室内所有的墙壁都是教师们亲自粉刷和绘制的,一般以淡粉红为基调,融合有淡黄和淡蓝色,以明快和温暖为目的。窗帘是教师手工染制的,尽量使用植物染料,以淡粉红为主。在两者的相互辉映下,产生出被包围、被守护的空间与气氛。
灯光
史代纳认为九岁前的儿童是以感受为主,他们的感觉很敏锐,并藉此反应在行为上。一般来说,华德福幼儿园的教室里都尽量采用自然光,能使孩子有规律和持续地感受每个季节、每天的不同时刻的自然阳光在室内的变化,以开启他们对色彩和光线的感觉。如果必须开灯,也会采用最接近阳光的微黄光线,给予人柔和温暖安静的感受,更加适合幼儿。同时,每盏灯的外围都加罩了手制的灯笼,不仅将光线调适地更加圆融,也美观了一成不变的灯泡。
各种游戏和工作的角落:
游戏是替未来的创造能力做准备,玩具与游戏的环境应该为此提供机会。玩具必须具备一种“天然和有用”的性质,必须能够以各种方式被创造性地使用,而非让他们被装饰起来之后,仅仅用来观赏而已。教室中有各式各样的角落,孩子们可依自己的心情与兴趣,来建造属于自己的角落,只要将木架围起,便可形成私密且独立地空间,积木角、娃娃角、扮演角…让孩子们随心布置与游戏。玩具都有自己的家,孩子也都有自己的宝贝,收拾玩具时,孩子们自然会养成整理的习惯、秩序感及责任感,将玩具带回它们的家。
玩具
史代纳曾说:“幼儿期的玩具必须是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的,因此,越简朴的东西越好。”相较于市面大量的已呈现具像的玩具,华德福幼儿园中一切取自大自然的素材,如贝壳、木头、石头、树枝等等,没有一样是经过大人的修饰,即使是娃娃或小动物,也是只具有特征,但没有具体细节的装饰,靠的是孩子自己想象力的发挥。因此对孩子来说,这些玩具保存了最自然也最真实的一面。孩子在触摸时,会对它们自然的组织与形状,产生深刻的印象,而这种印象最能直接影响孩子的内在。所谓“自然的微调”─从天然的素材中,感受到自然的生命力,这种种的经验〈克服环境中许多具破坏性的事物〉,能帮助孩子在往后的专业领域上,成为杰出的人士。
户外环境
华德福教育非常强调自然环境的和谐,四周如同丛林般,种植各式花草树木,孩子们可以爬树、摘取果实、沙坑、秋千、滑梯、请老师编织小花圈…这些户外活动都是孩子的最爱,是他们锻炼身体,培养团体互动的最佳场所。各种运动也是培养儿童手眼协调,平衡能力,判断能力等的过程,是将来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同时孩子们需要在玩的同时学习如何保护自己不受伤害,而不是大人一味的保护,使他们懂得如何照顾自己。
沙坑
是华德福幼儿园必有的,因为沙子的可塑性与创造性高,又是完全来自自然界,使孩子们能发挥无限地想象力,随心所欲创造属于自己或共同的游戏与作品。花草树木能让孩子充分体会自然生命的无限的延伸与力量,体验季节的变化,学习爱惜生命与珍惜自然世界。
自由游戏活动:
在华德福幼儿园,如果是全天制的幼儿园,每天至少会有两次户外、一次室内的自由创作游戏时间,孩子可以自由的选择他想要的玩具、他想要建造的空间,进行独立或是团体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并不介入,只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完全将主导权交还给孩子。七岁前的孩子并非靠头脑来理解,而是透过生活来形成自我,这其中非常重要的是“模仿”。孩子将自己接受到的印象全部吸收后,由其中挑出自己感动的部分,再加以模仿,形成自我的表现,这样的自我表现,在自由创意游戏中,能很轻易地发现。室内以多处游戏角为主,如小厨房,娃娃角,小客厅,积木角等等,加上不间断的手工制作穿插在活动中。使用的各式各样的玩具,大部份都是天然物品。户外主要以沙坑、独木桥、溜滑梯、荡秋千、照顾小动物、散步和园艺等等为主。
戏剧
这是大班才有的课程,孩子通常在五岁左右便能够玩“有目的”的假装游戏,孩子将老师说过、或是晨颂带领的故事、布偶戏的剧情,印入心里后,并计划好去扮演某个角色,安排出一个有过程的剧情故事。老师只需提醒孩子剧中有哪些角色,并协助做分配,再来就由孩子自行布置场景与装扮自己,等他们准备好后,给老师一个暗示,待铃声一响,戏剧就开始了。角色的揣摩完全靠孩子的想象,依靠平日接受到的讯息或是经验下去扮演。
故事:
“儿童生活在朦胧的意识状态下,带有美丽想像力的故事就是最好的教育,它们的智慧与道德向儿童述说精神世界的实体,包含在故事中的图像,描绘了精神实体的形象,因此能帮助孩子以图像的方式来掌握道德、概念与真理”。故事里有着丰富的内涵,成人的头脑也许未必能体会,孩子的心灵却可以,它滋养着孩子们的精神,一幅幅图像在头脑中的呈现可以让孩子的想象力自由飞驰,是对现代媒体带来的伤害的一种重要“解毒剂”,在倾听中,专注、安详。一般来说同一个故事会重复的叙述一周到两周。故事内容,多以古老的童话故事、或是神话寓言故事为主。说故事时,老师会先点上蜡烛,并将事先熟记的故事,用平铺直述的语气说出,刻意地声调变化、戏剧性地说法都是不需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从叙述的故事中,发挥自我想象与创造。说故事在华德福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因为童话故事不仅浓缩历史,帮助引导孩子的心走过人类的发展,发展过程中人类遇见困难、惊险、患难,童话故事让孩子看见善良的心、勇敢的行为,以及智慧的思想可以帮助挑战困难、跨越困难....,童话故事使孩子对看不见的世界产生崇敬、热爱的情感,并帮助他们走过害怕、惊吓与困难。同一个故事会每天一再反复地说。在世界各地不同的华德福园所里,教师会依年龄,有同一个故事重复说一个星期的,也有重复到三个星期不等的。这个年龄的孩子,最喜欢重复地听着自己喜爱的故事。故事也可以用小小布偶戏来展示。
布偶戏
布偶戏是华德福幼儿教育特色之一,配合当时的季节节庆或所讲的故事,老师以桌子或膝盖、身体为舞台,铺上棉布或丝巾等天然的布料,再利用石头、贝壳、木头搭制成不同的场景,等孩子进入教室并安静后,老师会用五音琴作为开场,再将丝布掀开,进入布偶戏。对孩子而言,布偶戏呈现一个更为真实且立体的空间,与观看电视所呈现的平面、冷硬的感觉是不同的,布偶戏带给孩子是温暖且有生命的感觉。
湿水彩及蜡笔画
湿水彩画是帮助幼儿与色彩相遇的最佳方式,其颜色与颜色交融的过程中,让幼儿体验到那惊奇的变化。在幼儿享受、感受色彩及尝试玩色彩当中,
色彩丰富了幼儿的生命。湿水彩千变万化的美让幼儿喜欢画画,并自然地藉由画画抒发自我的情感, 同时色彩引发了幼儿不同的感觉,
在进行湿水彩的创作中,
幼儿经验到自我与色彩间情感的对话。在幼儿期,孩子的世界是整体且不分内外的,孩子不只能感受色彩,更能察觉到色彩内在的特质,华德福教育特别强调让孩子有纯色彩经验的水彩画,老师并不询问幼儿画了什么、画的是什么意思,只让孩子透过画纸与水的渲染,及色彩所产生的重迭或流动,产生调和心灵的作用。蜡块画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经常在自由活动中进行。画画的重要功能之一是表现幼儿自己内在的感觉。
蜂蜜蜡造型
每周一次的蜂蜜蜡雕塑,一直很受孩子们喜爱,蜂蜜蜡是利用蜂巢的蜡所制造的。老师会将捏制成小圆球的蜂蜜蜡,以谨慎的态度交给孩子,孩子们会将它置于手心中做手指游戏,让原本稍硬的蜂蜜蜡,透过手掌的热度变得柔软。在捏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安静地不说话,老师不指导孩子如何造型捏塑,只与孩子们一起做,并将孩子的作品收藏好。蜂蜜蜡不同于其它的陶土或泥土,它能够反复使用,不会沾手并且有天然的香气,在孩子专注捏塑创作的同时,也享受纯粹捏、揉、搓、拉等纯动作的快乐。
手工
华德福幼儿园中,老师最常做的事就是手工,修补棉布、缝制布偶、编织娃娃....,而孩子也同样喜爱这样的课程,自己制作袋子、娃娃,每个经自己缝制出来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如同自己主宰着力量,孕育出另一个新生命,在制作的同时,他们懂得如何去爱;在完成的同时,他们懂得如何去珍惜。有许多华德福园所是将手工活动开放在创意游戏时间里。进行时间依幼儿年龄,五岁以上幼儿约进行四十分钟。五岁以下,原则上是老师做,幼儿则依自己感觉,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模仿”老师“做”,也可以不做,但是,安排好的手工时间,老师一定会“做”。手工的内容主要以毛线编织,绒布玩具,编篮子,做木工等等。
晨圈
不论是大人的培训还是面对孩子,华德福的体系里每天早上都会有晨圈时间,经过睡眠和早餐,晨圈里的律动、音乐、游戏、手指谣等等就会帮助我们“入世”,唤醒精神,唤醒身体、让感觉敏税起来,感谢太阳和大地,问候朋友,和周围的环境与人联结起来。用音乐、律动滋养孩子,根据不同季节设计的生活游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能力、倾听的能力、培养身体的协调动作;在身体的收缩与扩张中、抚触、快与慢、力量与轻柔中对孩子进行滋养与疗愈。
烹饪
每周一次,孩子会与老师一同动手制作简单的食物,在制作的同时,除了让孩子感受食物变化的过程、手腕筋肉的练习、器具的使用;完成时的成就感,也是孩子将想象转为现实的一个最佳途径。语言学习:在语文方面,以自然、直接的方法进行中文、英语教学,采用歌谣、故事的方式带领,并不做认知、写字的工作,强调每一种语言均蕴含了各自不同的思想模式,因此从学习的经验中就能扩充思想空间,同时也能增加思考能力。
用餐和点心
对七岁前的孩子而言,最重要的是奠定健康的身体基础;然后在情感方面,重要的是培养“感谢的心”。史代纳曾说:“人为了使自己更为富足,便从外在环境取用各种东西加入自己的生活中。倘若不能对由外而来的东西心怀感谢、尊敬,便无法真正使外来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因此,用餐时间就显得特别重要,就彷佛是一种仪式般,优美而隆重地用餐。大人必须教导孩子对食物的感谢及喜悦,唯有如此孩子才能将食物的养分充分吸收。在华德福幼儿园里,每次用餐和用点心前,都要朗诵祝福词,用餐和点心后,朗诵感恩词。用餐和点心时大人的榜样示范也很重要,是心怀感谢,细嚼慢咽,仔细品味,不是高谈阔论,完全不知所吃何味。食物也都是尽量用天然有机的食品,不用精致、现成的食品。
生日会
每个孩子在华德福的幼儿园里,都有一个美好的生日庆祝会。老师提前铺好彩虹桥,用五彩的丝绸、鲜花和水晶石布置好场地;小朋友们和老师一早就为寿星烘焙蛋糕、寿桃;小寿星的家长们也会到场为自己的孩子过生日。在一切准备就绪后,生日的故事开始了,从神殿里住着许多天国的小天使,他们希望有一天能成为人类的孩子,一直到孩子的诞生,每一年中他发生了什么事情,每过一年,老师就点亮一支蜡烛,直到这一年,大家为小寿星唱生日歌,最后由小寿星为孩子们分发蛋糕,过程是隆重而神圣的,孩子们可以从给予和得到的祝福中,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是多么地伟大与重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