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24):网络直播课《墨梅》教学设计及反思
(2020-04-03 18:19:24)
标签:
墨梅 |
分类: 阅读教学 |
《墨梅》这首诗,至少能解读出如下信息。首先这首诗是题画诗,这首诗题写在王冕的名画《墨梅》上,这是画中梅。其次,从“我家洗砚池头树”,可读出这棵梅花树种在我家池塘边,这是家中梅。最后,“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显然是借物喻人,应该体现的是诗人的志向,这是诗人的“心中梅”。从这三个层次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从文字表面逐渐走进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人的清雅朴实,淡泊自信。
这首诗收录在统编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中,六年级的学生从六上开始用新教材,课堂上没机会正式学,大部分学生通过背诵积累了这首诗,但只知其字面意思不懂其深意。《墨梅》通过借物喻人,表达了诗人的志向,从写法上看,六下第十课《古诗三首》中的《马诗》、《石灰吟》、《竹石》也属于同类文本,四首诗都运用了“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因此我将《墨梅》作为拓展学习文本,放在《石灰吟》之后学习。
第一板块
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2.读出节奏3.揣摩诗意
提示:乾坤:天地间
【设计意图】这首诗内容简单,对已经有一定古诗积累的六年级孩子来说难度不太,放手让学生自学,培养古诗自学能力。这也符合课标中第三段学段(5~6年级)诗文阅读学习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课堂回忆】前一节课,学生学习了《石灰吟》,自读环节很多孩子就在评论区就回复了“借物喻人”,说明孩子初步了解了诗意。(很可惜,腾讯课堂的回放看不到评论区,这部分都是自己对当时课堂的回忆或上课时匆忙记下的只言片语)
第二板块
反复吟诵,思考:诗中写了哪几个地方的梅花?找出文字依据。
【课堂回忆】学生很顺利地答出了“家中梅”“画中梅”,印象中一个同学打出“心中梅”,在线两百多学生,只有一个孩子答出,说明有难度,还有一个孩子打出“心中梅?”,疑难和“愤悱”的状态是学习将要发生的状态,我没有及时给出肯定的答复,而是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往后学习。
【教学反思】这个问题是贯穿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原本的设计是“这首诗写了家中梅,画中梅,心中梅,请你反复诵读找出文字依据。” 预设学生找不出“心中梅”,而如此设计能降低学习难度,后仔细一想,如果这样设计问题,这首诗的学习过程就变成了学生验证老师品读结果的过程,诗应该交给孩子们自己品读,从读中慢慢体会其深意。于是放弃第一种设计方案。从课堂回忆来看,孩子们对“心中梅”的质疑和不确定以及完全答不上来的状态都是学习将要发生的状态,放弃是对的。
(一)
1.理解诗意
课堂回放:课堂中,有学生回答“池中梅”,再读此句发现梅花树在“池头”,学生寻找家中梅的过程中,理解了这句诗的意思。
2.介绍“洗砚池”典故及王冕与王羲之渊源。大画家王冕仰慕书法家王羲之,虽相隔前年,但志趣相投,又是家门同姓王,于是借用“洗砚池”为“我家”。
(二)画中梅
1.找依据(学生找到“墨痕”,以及题目“墨梅”)
2.展示王冕《墨梅图》。相机点拨:题画诗、《墨梅》诗的不同文字版本及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有淡墨、浓墨、焦墨等。
过渡:如果说“家中梅”“画中梅”只是王冕看到的梅花的样子,那么“心中梅”便融入了诗人的情感。
(三)心中梅
1.初品“淡”字
出示“朵朵花开淡墨痕”
请再读一读画中梅,想一想哪一个字渗透了诗人的情感?诗人心中的墨梅有哪些特质?
【课堂回忆】学生评论区回答:淡雅,雅致,颜色淡淡的
2.深入品读
出示: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白居易《忆江南》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小结:其他诗人笔下的花儿艳丽夺目,而王冕独爱墨梅的淡雅高洁,清丽脱俗。
【设计意图】同样写花,诗人的心境不一样关注点也不一样,笔下花的姿态、颜色也不一样。通过对比,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淡”,突出墨梅的淡雅,朴实,彰显诗人的追求。
【课堂回忆】学生评论区回答:朴实无华,不妖艳,不浓郁,不争奇斗艳,与众不同,低调,不炫耀,朴素,有点清高……学生的回答很精彩,记不住……
【教学反思】显然,对比后学生的理解更深入了,距离诗人的心中梅更近了。这部分写花的诗句是我出示的,其实可以让学生来回忆,一方面调动学生的古诗积累,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理解。
过渡:让我们继续从吟唱中感受诗人心中墨梅的清高气派。
3.听《墨梅》吟诵,品“不与谁同”
(1)播放经典咏流传中的吟唱视频。
(2)出示吟唱的前半段文字
“不与凡花,争奇艳
傲霜斗雪,笑风寒
心怀高远,更淡然
昂首,天地间
墨色轻染,气节弘
隐约更香浓
屹立青岸,不与谁同
傲然,尘世中”
【设计意图】找到这个视频很欣喜地发现吟唱之前的这一段文字是绝好的教学素材,于是把它引入教学。我把这段文字分成两节,第一节对应学生对“心中梅”的第一层次的理解:淡雅朴实。第二层抓住“不与谁同”引入最后两句诗的解读。
4.再次对比,深入品读“不与谁同”
诗人心中的墨梅还有哪些特质?
出示: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点拨:否定句式,强调语气,反复诵读
出示: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
小结:陆游笔下的梅花零落成泥,王安石笔下的梅花在墙角孤零零地开放,卢梅坡笔下的梅花要与白雪一争高下,唯独王冕笔下的墨梅——(引读)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小结:墨梅虽只有一缕淡淡的清香,却要充溢于天地之间,却能充溢于天地之间,这是对么豪放发气概,多么昂扬的姿态啊!
带着感情,再次诵读。
【课堂回忆】不奢求,容易满足,自信,高傲……还有很多精彩的回答,忘记了。不知道孩子们在屏幕前是否诵读,但学生在评论区回答显然是融入了情感,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教学反思】当时清楚地记得这个环节有一个孩子打出“高傲”,如果是面授课堂,我会提醒孩子他目前的理解是对的,到课堂结束的时候再提问这个孩子,希望他能理解到诗人的品格其实是高洁但不傲气。
第三板块
过渡:诗人王冕既是大诗人也是杰出的画家,我手写我心,我手画我心,诗人正如墨梅一般淡然傲立于尘世中。
介绍诗人背景故事。
小结板书:清雅朴实,淡泊自信
结语:这两周王老师连续教了《石灰吟》和《墨梅》,希望经典古诗中传递的这些高贵的精神品质也像长明灯一样伴着你们成长。
【教学反思】这节课中两次使用了对比阅读的方法来“以诗解诗”,虽然效果不错,但总显得重复,甚至解读有点牵强,有为了烘托墨梅而有意贬损其他诗作之嫌,目前还没有想到更好的教学策略。
附: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书,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PS:后面因时间紧张小结板书部分没有呈现,很遗憾;临近下课,害怕高年级学生截频时间提示老师,匆忙中,脑子与嘴巴对不上,把朱元璋说成了元朝开国皇帝,很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