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珍藏]唐代渤海国咸和通宝大银钱

分类: 收藏鉴赏 |
径56.47-57.05mm,厚5.01mm,重73.7g。
渤海国第十一代君主和王大彝震咸和年间(831年-857年)铸造。
唐文宗大和四年(公元830年),渤海国第十代君主大仁秀去世。由于嫡子大新德早卒,王位为大仁秀嫡孙大彝震继承,改“咸和”。不久,唐朝册封大彝震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秘书监、忽汗州都督、渤海国王。
大彝震即位后,不断加强同唐朝的关系。这位国王仰慕华风,在其统治时期,遣使朝唐十多次。先后派遣到长安朝贡和入侍的王子就有大明俊、大光晟、大昌辉、大延广、大元萼等。入唐王子数在渤海诸国王中最多。同时派出更多的留唐学生。此外,还与唐朝的一些地方政府,保持着聘访关系。这些朝唐使、聘访使、入侍王子、入唐学生回渤海后,带回了中原的技术和文化,从而促进渤海的发展。许多渤海人用汉文作诗赋、写文章,辞藻华丽,风韵同唐,运用典故,娴悉不俗,颇似内地大家之作。著名唐朝诗人温庭筠在《送渤海王子归国》一诗中写道:“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定界分秋涨,开帆到曙霞。九门风月好,回首即天涯。”据考,“渤海王子”即大彝震之子,他的诗作被温庭筠称为“佳句”。
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大彝震病逝。计在位27年,统治时间之长仅次于渤海国第三代君主文王大钦茂,是渤治成就较大的几位国王之一。
唐文宗赞誉大彝震“遵礼仪而封部和乐,持法度而渤海宴宁。远慕华风,韦修诚节,梯航万里,任士之贡献具来。”这充分说明大彝震以其出众的才能巩固和发展渤海国繁荣昌盛,其在位时期政权稳定、经济繁荣,与唐关系密切,不仅使渤海国发展跨上了新的台阶,并最终成就了名扬天下的“海东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