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天顺大宝”背阴刻“阿连吉八”金钱鉴赏

径55.93~56.13mm,穿8.14mm,厚4.61mm,重69.5g。

“天顺”是元朝天顺帝的年号,“阿连吉八”是天顺帝的名字。
天顺帝阿连吉八是元朝泰定帝也孙铁木儿与八不罕皇后所生之长子。泰定帝登上皇位后为防止因皇位再次引发争端,于泰定元年(1324年)三月册封阿连吉八为皇太子。致和元年(1328年)七月,泰定帝崩于元上都。而当时权臣倒剌沙专权自用,逾月不立君。而留守元大都的枢密院使钦察人燕帖木儿等在元大都发动政变,于九月十三日迎立元武宗之子图帖睦尔即位,改元“天历”;
泰定朝权臣倒沙剌闻讯,即于十月三日在元上都拥立9岁的皇太子阿连吉八为皇帝,改元“天顺”。于是元朝出现了两位皇帝并存的局面。所谓天无二日,于是爆发了天历帝(大都)与天顺帝(上都)的“两都之战”。
这枚“天顺大宝”金钱背面的阴刻,一是说明了其铸造的时间及性质,二是解决了关于天顺帝名字的争议。
以“天顺”为年号,一是元朝天顺帝阿连吉八,二是明英宗朱祁镇,三是明宪宗朱见深。由该金钱背面阴刻之天顺帝的名字“阿连吉八”,可以确定该金钱系元代所铸,但不是天顺帝时期铸造,因为天顺帝时期是没人敢在钱背刻上天顺帝名字的;何况天顺帝满打满算也只做了42天皇帝,君臣又处在“两都之战”中,很难来得及并顾得上铸造钱币。而是天顺帝死后,泰定帝一脉的后人(譬如天顺帝诸弟)及旧臣为祭祀天顺帝而铸造的祭祀钱。
天顺帝的名字,在《元史》中有两次出现:一是《元史·宗室世系表》作“皇太子阿里吉八”,二是《元史·泰定帝本纪》说“皇子阿速吉八为皇太子”。我们知道,“阿里吉八”和“阿速吉八”都是蒙古语的音译(蒙古语《蒙古源流》作Razibaγ或Raabaγ,藏语《红史》作ra khyi phag),而“里”与“速”的读音完全不同。由该金钱背面阴刻的天顺帝的名字“阿连吉八”,可知“阿里吉八”是正确的,因为“里”与“连”音近,而“速”则是“連”的形讹(训诂术语,指因字形相近而致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