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辽代契丹文“宣徽长使”背“令”字银牌鉴赏

(2024-02-05 22:42:44)
分类: 收藏鉴赏

高(连挂穿)110.56mm,宽86.72mm,厚3.89mm,重154.9g

 辽代契丹文“宣徽长使”背“令”字银牌鉴赏

牌的主体为圆形,边廓内用阳线围成一正方框,框内是四个契丹小字,按右上、右下、左上、左下的顺序汉译为“宣徽长使”。框的两侧浮雕着卷莲纹为饰。牌的上部浮雕一枝覆着的荷叶;荷叶的梗蒂做成挂穿,荷叶的边缘则巧妙地卷成如意纹;如意纹的下端与方框间雕着一轮光芒四射的旭日。整个银牌工艺繁缛而精致,设计巧妙而华美。牌背面的图纹与正面相同,方框中阳雕着一个大大的“令”字。

“宣徽长使”即“宣徽使”,又称“宣徽长”。

宣徽使始设于唐宪宗元和(806-820年)年间,以宦官充任,渐为宣徽院长官,总领大内诸司使及三班内侍名籍,掌其迁补、郊祀、朝会、宴享供帐,检视内外进奉名物。辽承唐制,于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设宣徽院三个:北面宣徽院(宣徽北院)、南面宣徽院(宣徽南院)和南京(位于今北京市西南郊广安门外马莲道卢沟桥乡境内)宣徽院。北、南两宣徽院与南京宣徽院一动一静,构成了辽朝完整的宣徽机构。三个宣徽院中,宣徽北院分置南、北宣徽使,宣徽南院实即汉人宣徽院,其宣徽使与南京宣徽院的宣徽使则不分南、北。北、南两宣徽院之宣徽使分掌北、南两面官系统的事务。

辽朝宣徽使的职责本自五代,主要是执掌朝廷礼仪、宴享百官、供帐以及领殿前、大内诸司之籍,并负有谏议、督修宫掖之责,同时往往奉命外出执行某种特殊使命。其官位虽不很高,但因其是皇帝近臣,其地位却相当尊崇。

经网上搜索,发现古代宣徽使令牌留存下来的非常稀少,因而这面辽代契丹文“宣徽长使”背“令”字银牌,其收藏价值之高自不待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