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珍藏:两幅清代刺绣唐卡

标签:
刺绣唐卡 |
分类: 收藏鉴赏 |
唐卡(Thangka)也叫唐嘎,系藏文音译,是刺绣或绘画在布、绸或纸上的彩色卷轴画。据记载,唐卡起源于藏王松赞干布时期,发展至今,唐卡的表现形式也不断创新,根据制作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传统手绘唐卡,刺绣唐卡,堆绣唐卡,缂丝唐卡,掐丝法琅唐卡,皮雕唐卡,木雕唐卡等,其中制作工艺最为讲究,耗时最长,艺术造诣最佳,市场价值最高的当属刺绣唐卡。
刺绣唐卡是在精通佛教教义的高僧、精通绘画塑造佛像的大师指导下,由刺绣艺人采用刺绣的方法对唐卡内容进行二次创作,以针代笔,以彩色丝线代替矿物颜料,耗时数年才能绣制出一幅作品。因此,明清刺绣唐卡存世量稀少,价值高昂。
长136CM,宽93CM。这副刺绣唐卡,主尊四臂观音一面四臂,头戴五佛冠,双足结金刚跏趺坐于莲台之上,身发极大五彩光,明朗照耀。黑发结髻于顶,头顶上以至尊无上的导师无量寿佛——阿弥陀佛为顶严。观音身上的佩饰繁多,有耳环、项饰、胸饰、手镯、脚钏等到珠宝八饰。第一双手之右手结说法印,左手拈一茎八瓣莲花与耳际平齐。第二双手当胸合掌,捧摩尼宝珠。观音双目微闭,小口紧抿,寂静含笑,以菩萨慧眼凝视着有情众生,透着一股慈悲之气。头顶是佛殿,两侧和下面绣有17位佛、菩萨和供养人像,皆作专注和向往之态,或争相敬献供奉,或匍匐跪拜。皆栩栩如生。整副唐卡绣工精湛,构图繁复,设色富丽,气势恢宏,不失为清代刺绣唐卡艺术中的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