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岱的《冰雪文序》之感
(2017-12-21 21:39:36)2017年12月21日
张岱的《冰雪文序》,并不是一开始就给我们说教,他以最家常最普通的鱼肉入笔,让我们明白原来冰雪是能够让物保持新鲜的,而不是一种表面冰冰冷的感觉,并且有很大的作用,冰雪多,谷麦必茂,还能够助长谷物生长,同时猜想人的一生大概没有不借助于冰雪这样的物质成长的,大自然需要有冰雪形成的条件之后才有,而人生就不一样了。
他写的“冰雪”层层递进,从物之“冰雪之气”,能够保存物品,能够让来年谷麦必丰,能够让生物生长,再过渡到人之“冰雪之气”,遇到夜色、遇清净,遇山林,再过渡到文之“冰雪之气”,恣人挹取受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落入不同人之手,所得到的感觉是天差地别的,于是最终悟得“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
如果说季节中的冰雪不常有,那是不是人生就无这种生物的方法呢?然后自然而然过渡了,告诉我们,原来此冰雪非实际冰雪,而是人心的冰雪,而他笔下的冰雪意思是空灵、纯净、清冽、透明等思想。人的冰雪思想形成是即时变化的,人可以在喧嚣的白昼、在心情烦闷的时候、在市井中表现平常,但在安静的夜晚、在清静时刻,在山林间表现得旷达、高远、宁静、澄澈,也就是拥以冰雪的物征,说明人的冰雪特征就隐藏在内心,有如山中的鱼、龙,自己不知道,只是因为日夜置身于其中。
总结出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莫不有冰雪之气,然后得出判断结论,其所以恣人挹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转入文之雪冰,诗文若出于高人之手,遂见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了臭腐,这差距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突然有一种孤高傲物的感觉,并悟出这种不被理解的感觉不能够与人解说,说了也不懂得,不如不说,然后劝说自己说,“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明白了这样,就会懂得放下,而不会纠结于别人理解不了,表现出一种淡定悠远的情感体验。
原文:《冰雪文序》
感受与平常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则冰雪之能寿物也。今年冰雪多,来年谷麦必茂,则冰雪之能生物也。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而冰雪之气必待冰雪而有,则四时有几冰雪哉?
若吾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净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所以恣人挹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此期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即使其能解能说矣,与彼不知者说,彼仍不解,说亦奚为?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