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陶努斯山徒步游凯撒徒步游活动欧洲的凯尔特人史前欧洲文明手机找到了 |
分类: 德国景观 |
这是我第六次参加凯撒旅游公司组织的徒步游,也是第二次野外行走。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探索史前欧洲文明”。探索地并不远,离法兰克福仅十几公里。这把我蹭徒友马达的车,直奔陶努斯信息中心。
陶努斯,是法兰克福西北部一座山脉的名称,我经常提起它,也经常在西边游玩儿,但北边的上乌瑟尔(Oberursel)离家较远,仅捡栗子来过几次,不知道附近还有个神秘而古老的凯尔特人定居点——海德特拉克城堡(Heidetraenk-Oppidum),并有一条专供行人参观的凯尔特人环路(Keltenrundweg)。这下来对了,大长历史知识。
这里是黑森州最大的晚期凯尔特人的生活中心,在豪赫陶努斯(Hochtaunus)自然公园内,极具考古价值。一路上有好多标志牌和透视镜,介绍得非常详细。上面的绿色标志就是凯特人硬币(NauheimerQuinar)图案。
凯尔特人,英语叫Celts,德语叫Kelten,罗马人称它们为高卢人(英语:Gaul,德语:Gallien),是当今欧洲人的代表民族之一,起源于德国的西南部地区。据说他们长着红头发,现苏格兰和爱尔兰地区的某些人仍有此特征。
凯尔特人也是历史上英勇善战的民族,曾经入侵过古罗马和古希腊,后来被更强悍的罗马帝国给征服了。罗马大帝凯撒也曾赞美过这个民族。
2000多年以前,这支欧洲古老的民族在此建立了城邦,虽然总占地面积才130公顷(1.3平方公里),但在当时就已具有相当规模了。
导游寒逸先生,正在给我们介绍凯尔特人的城堡大门,一种用原木制作的钳式闸门,不但是凯尔特人的防御工事,也是他们权力的象征。这是东南方的一处闸门。
这一带叫金矿山,其实就是个传说,18世纪有淘金者涌入,但以失败告终。
这棵笔直的云杉很引人注目,树下长满了已经打籽的毛地黄,如果夏天五六月份来,那一定非常惊艳。
1894年,伐木工人曾在此地发现了青铜器时代中期(公元前约1600-1250年)的制品,还有一个在石头中保存完好的女人墓穴。
这里可以眺望法兰克福全城。当天我们所看到的城市,仿佛海市蜃楼一般,从左到右的高大建筑是:欧洲央行,电视塔、金融大厦群和展览中心。
三位男士干嘛呢?估计谁也猜不出来。有几位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出游,谁知一男孩儿爬到木跺上竟然把手机弄掉了,他们仨一番苦找,可惜连影子也没看到。
1983年,人们在这里发现了熔化了的金属、陶瓷碎片和被烧毁的人骨,证明当时的凯尔特人实行的是火葬,但他们的死亡祭礼至今还是个迷。
这是东北方的钳式闸门。
环路上有好多视镜,里面可以看到景物的三维还原图。有位小朋友正在观看。
导游继续为我们讲解凯尔特人的故事
这是最大的东部围墙
历经2000多年的风风雨雨,森林里还能看到一些石块。
考古人员还在这里发现过凯尔特人用的磨、叉子和镰刀等。提示板的标题很有意思:世界城市和农庄(WeltstadtundBauerndorf),相比较而言,这里当时算得上一个世界级的大都市了,但由于处于农耕社会,仍是个小农庄而已。
凯尔特人晚期的多种手工艺品,诸如纺纱、编织、磨谷、屠宰和木制品等,还有一些金属制品,如带图案的硬币。这说明,欧洲古代的生产力已发展到了一定水平,尤其冶金业。
环形路边的云杉树林
许多成材的山毛榉和云杉树被采伐,路边的木垛一堆接着一堆。
这里挖掘到了一些炉膛、陶瓷碎片、铁器皿等家居物品,被断定为凯尔特人的房子。
房子的遗址
我们一行20多人边走边看,用了两个小时走完了4.3公里的环路,又返回到陶努斯山信息中心。最后来个集体留影。
当天下午,回到家里的我突然发现群里传来一个好消息,孩子丢失的手机找到啦!那位家长在途中看到伐木工人正在作业,就向他们说明了情况,两位工人非常热心,打电话叫来了起重机,移动了六七根原木,不一会儿就把手机从木垛里找了出来。他们还告诉这位家长,这批木材就是运往中国的!你说多巧啊!
陶努斯山脉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和多种植物,还隐藏着太多的欧洲历史秘密,有凯尔特人的古迹,也有古罗马人的足迹,当然还有战争的痕迹,以及大大小小的城堡。它早就是我生活的大本营,野外的知识库,以后还得继续深入其中——寻宝探物!
附:同游者德宝宝的填的一首《临江仙》
法兰深深深几重,云霞雾霭常停。步转头回渐分明。秋爽陶努山,人乐远古城!
感时怀旧多少事,且听林幽山静。中西历史掌中评。上山学知识,下山品风景。
次韵李清照《临江仙》一首
向法兰昔月文友加徒友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