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国内足迹2、亲临四所大学一家杂志社,捐赠我的《两乡情苑》

标签:
参观国内大学图书馆中南民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清风杂志社 |
分类: 中国足迹 |
每每说到图书馆,我都眉开眼笑,不仅仅因为我是个书虫,还因为八十年代初期,我从事过近五年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那时,作为中科院直属的科研单位,资金相当充足,不但购买了大批量的中文图书,还购买了原版的英、日、俄文图书。当时,中文图书还没有再版编目,得手工著录,英俄文图书要用打字机打印,迫使我不但要学习英语,也得会书写俄文字母和日文片假名,尽管擀面杖吹火。最最重要的是,俺近水楼台先得月,在书堆里翻阅了大量的有趣儿书籍,使我那干瘪的大脑注入了许多高能量!
到大学参观图书馆,是我可遇不可求的。这缘分还得归功于今年五月中旬在法兰克福召开的欧洲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本次会议邀请了30位嘉宾,其中包括国内12所大学的20名教授,及社科院、杂志社和甘棠书院的3位学者。既然回国推销我的新书,那么就给所有参会者赠送一本,他们所代表的大学也同时捐赠几本吧!
谢谢老天爷,让我有机会认识这些国内大学里教授文学专业的精英们;谢谢土地爷,指引我去了四家大学和一家杂志社,就好像我也上了名牌大学,得到了一份图书管理或编辑美差一样!
一、中南民族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巧的是,中南民族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就在女儿家附近,理所当然要最先拜访吴道毅教授和胡德才院长啦,并送书上门!
到武汉的第四天,我就与两位见面了。虽然天空不蓝,但我心里充满了阳光!
吴道毅教授,满腹经纶,已出版学术著作五部,获得过湖北省少数民族文学奖。
一看这等大厦,我觉得只捐三本太小抠了,就捐了五本!证书的封皮是大红色的,好像喜庆的“结婚证”!
看,我多爱书啊!
当晚,吴教授请来了“隔壁邻居”胡德才院长,还有他的夫人和儿子!我们边聊边吃,不亦乐乎!
就是这家大饭店,素菜不错哦!
餐后,我与吴教授夫人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门前留个影。
第二天傍晚,吴教授亲自来接我,然后两人步行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去参观他们的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这座坐落在大门口的塔楼正是该学院。门口的雕像是潘梓年先生,1948年任中原大学副院长,即现在大学的最前身。
这座建筑内部采光极好,没暖气的武汉冬天最实用,可夏天就热气腾腾了!
胡德才院长正在忙乎着,学校马上放假了,太多的事儿需要他处理。即便这样,还是抽出时间陪我们。我也捐给该院五本书,也获得一张漂亮的证书!
然后,胡院长开车把我们带到校园里面的饭店,又与其他三位老师有缘相识。看到没,头上的校徽就是中原大学!
二、借去南京的机会,拜见张娟和刘红林教授,参观东南大学图书馆
新浪博友“八仙”,到南京聚会,是早就安排好的重要活动。来之前,我与东南大学的张娟老师打了招呼,借此机会拜访她和江苏省社科院的刘红林教授。本打算博友聚会后再去和她俩约会,但由于该校7月1日放假,我不得不当天一下高铁就奔向九龙湖校区。太好了,张娟老师已安排好两个小时的校图书馆参观活动。
刘教授家离该校区不远,繁忙中抽出时间带着四本书赶到大学。于是,我和刘老师就有了一同赠书,一起参观图书馆的美好经历。万没料到,东南大学的图书馆相当现代化,让我老眼大开,喜不自胜!
这是东南大学图书馆大楼
刘老师(左二)和我拿着捐赠证书,和该校两位老师(左边是张娟,右边是图书馆负责人)合影。背景是由图书摆放出来的英文字体,I
love(用一颗红心代替)SEU(东南大学的英文简写),即:我爱东南大学。
这个机器人很可爱,啥都知道,不过问的语速得正常清楚才行,要不然就蒙圈!
宽敞的大阅览室
这里收藏了大量古籍图书,桌椅和台灯都是民国时期的风格。
中间这位高大帅就是李馆长,他跟我们聊了一会儿,说还要创新,争取做得更好!
然后,我们参观了一间个人作品收藏馆。听说过饭牛大画家吗?他,就是田原先生。
他爱牛,画了好多牛,还给大学捐赠了许多牛雕收藏品。
图书馆部门负责人范莹莹老师,正在给我们讲解!
然后,我们穿过荷花池,来到了张娟教授任职的文学院。
三、去湖南长沙,拜见汪太理总编,参观清风杂志社
跟清风杂志社结缘是一年前的事儿,因为该社搞了一次轰动全球的“华人好家风”征文活动,我获得个优秀奖,正好他们的颁奖仪式在我去年回国期间举行,便让我代表海外获奖华人到北大参加颁奖会。真幸运,遇到了许多文化名人。
这次法兰克福研讨会,该社也参与了,并在大会上给我颁发一张聘书:清风杂志社驻欧洲通联中心主任!这次来,就是看看俺家的“司令部”啥模样,赠几本书,再探讨一下具体工作。
去杂志社太方便了,从武汉坐高铁仅有1小时20分,下车就是地铁,40分钟就到了司令部门口,左边这座大楼就是啦!
大牌子既鲜艳又显眼
不用特意介绍杂志社了,这里写得清清楚楚。
中午在一家很大很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乌龙寨饭店用餐,中国邮政杂志的两位同行也在场。饭后,与汪总编和胡主任(左边是汪太理,右边是胡海鹰)合影,胡主任在去年“华人好家风”征文大赛中与其他两位文章作者一起获得了成人组一等奖。
与杂志社的夏副主编合影。以后,欧洲有稿件,我直接选送给他就行啦!
还有彭晓明先生,他是全媒体公司的副总经理。
站在汪总的办公室窗前,可以看到长沙的美好景色。
这是长沙的西湖,虽然没有杭州的大,但也很迷人呢!
我前脚还没返回武汉,总社就把新闻稿发布啦!
武大对我来说,并不陌生,七八年前就来过,春天的樱花啊,把我灌得酩酊大醉!
与赵老师约定见面的时间是本月7号中午,他让文学院的张晶教授带我先到图书馆赠书和参观。这位跨文化传播学博士后、世界华文文学会最年轻的理事,准时出现在“大牌坊”下。
这大牌坊的字儿,两边不一样哦!
这就是武大的图书馆大楼
图书馆大门里左侧,有颗用马赛克镶嵌的大树。据说同学们都把他当成牛顿的苹果树,毕业前一定到此合影,等待一片树叶砸中,然后像比尔盖茨那样飞黄腾达!
参观冯氏精藏馆
再看看诺大的阅览室
赵老师带领两位博士生已到附近的饭店等我们了,请服务员拍张纪念照。
然后,我们来在大牌坊下(左边赵老师,右边张晶老师),我多想当赵老师的学生啊!
这些天我一直沉浸在快乐中,就好像到大学来深造,突然间获得个博士学位!
谢谢各位老师!让我有缘看到了你们的美好校园,看到了莘莘学子正在图书馆里勤奋读书,看到了廉政建设的明亮窗口,看到了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还有8家大学,我用邮寄形式捐赠了我的《两乡情苑》,他们是:南昌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湖南省邵阳学院、广西民族大学、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四川大学。但愿老师和同学都能浏览一下我的书,并提出宝贵的意见!
有喜欢我文字的文学爱好者,可直接扫我的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