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双猴庆生游:三、以Saar-为名的德国三城一瞥

分类: 中国足迹 |
德国西南部与法国和卢森堡接壤的地方,有三个以Saar-为名的小城,它们是: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的萨尔堡(Saarburg)、萨尔兰州的萨尔路易(Saarlouis)和该州的首府萨尔布吕肯(Saarbrücken)。之所以城名前都有个Saar字,是因为它们都坐落在那条叫萨尔(Saar)的河流岸边。该河发源法国,流经德国,然后注入摩泽尔河。我们是从下游往上游走的。
那天,也是老公的生日。不管他比我大几岁,老天安排他要永远等我过完后、再等一天才能过自己的生日,充分显示了Lady
First的传统美德!
我这么一个不会调情、不懂浪漫、还比较自私的女人,根本没想起给他买个什么纪念品,哪管一只狗尾巴草呢!但,老天很够意思,一大早就送鹅毛来了,可不是碎碎面面的那种,而是一朵一朵的,都能看清六个花瓣儿的大雪片儿。我兴奋地大喊:老天给你送的礼物到啦!然后我们顶着丰盛的“礼花”出发了。
这一路把我美得够呛,先把身后的Nittel小城咔嚓几下,接着就是捕捉雪景。车子行进在乡间那弯弯曲曲、忽高忽低的公路上,视野极好,白茫茫的农田里立着很多长着槲寄生的树木,我忽然找到了家乡的感觉。
还分隔出垄沟垄台
碰到一组捡垃圾的工人,当然要为他们留影点赞啦!
报站一、萨尔堡——Saarburg
半小时后,我们到达了这座远近知名的小城。城内很美,尽管天阴,但那小桥流水哗啦啦、小巷通幽静悄悄,特有小资情调!
萨尔河岸的教堂和密集的居民房。Saar的支流Leuk从市内欢快地流淌出来了。
灰色的水磨坊矗立在峭壁边河流上,住在这里的几户人家天天可享受水鸣交响乐!
这天很怪。不是总下雪,也不是总下雨,还不是雨夹雪,而是两者轮流演出。雪片儿停了雨就来,雨停了雪花就开始飘。正在林间公路行驶着,雪花又来了,多么令我心醉的景色啊!
报站二、萨尔路易——Saarlouis
中午12点,我们到达了这里,把车停在了这座楼的下面。这是该城的剧院,上部、房顶和窗户的样式都很奇葩的!
地方法院
这座教堂名叫Canisianum,建于1691年,外面看着脏兮兮的。
里面很漂亮。我们虽然不是基督教徒,但都喜欢教堂建筑艺术,遇到教堂就想进去看看,反正没人把门也不要票。每次都悄悄地,带着敬意。
这座哥特式大教堂很出名,名叫圣路德维希(St.Ludwig)。
报站三、萨尔布吕肯——Saarbrücken
我们从第二站到这里也花了半小时。一进城,我就盯着窗口找饭店,如果是中国饭店再赶上自助餐那就最好不过了。
终于发现一家,我们马上找位停车。一进门,我笑呵呵地对老板娘说:今天俺家这位过生日,特意来吃咱的中国餐!可长发飘逸、徐娘半老的她只淡淡地来了句“坐吧”,再就没话了。我是不是贱啊,提什么生日,这跟她有半毛关系吗?可再一想,我们来这吃饭的也是上帝啊,怎么就带搭不惜理的呢?也没几桌客人哪!要不是我人生地不熟、肚子饿得慌,真会转身走人的。后来,看到她对前面就坐的一对鬼佬很友好,还笑眯眯地摸了几下那鬼佬的小光头,我才突然意识到,俺这个邋遢样子让人瞧不起啦!棉袄套个防雨夹克,厚重的运动式棉鞋,后面还跟着一个胡子拉碴、端着左臂的老头儿!难怪这位上海人成了“伤害银”!另外,个别国外呆久的国人,不知怎么回事儿,心里变得很阴暗,就是反感自己的同胞,对人家当地人却谄媚讨好!
内心“反省”一番,吃着也就顺畅多了;我素食,老公也几乎吃素,且饭量很小。她可能会偷着乐,但表面上对我们还是没有一丝微笑。这跟我昨天在卢森堡遇见的餐馆女老板截然相反,那位那个热情啊!都是中国南方来这洋插队的,怎么做人的差距那么大呢!
天气不好再加上心情有点儿堵,我对这个小城也提不起兴趣儿来,走一圈也没发现什么特别的景色。
这是萨尔河岸一侧的风景
该城的商业街很长也很时髦,如这家Europa Galerie就是一座现代化购物中心,但我俩都不喜欢购物。
这个其貌不扬的建筑值得留念,因为它是萨尔州的州政府办公楼,看着很朴实!老公告诉我,德国左党党魁拉方丹(Oskar
Lafontaine)现在就任该州的一把手。
也就一个多小时吧,我们就撤了。从该城出来一上高速,就像插上了翅膀。有一段车速不受限,我让老公慢点儿:咱啥事儿没有,不能只争朝夕啊!晚六点半安全到家。我们本年度的庆生游也就结束了!
其实呢,我们每天活着就是过生日,死的反义词不就是生吗?让我们珍惜活着的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吧!生的不伟大,没办法;死的不光荣,也得认;但活着,还是乐观精神一些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