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豆终于挑大梁啦

标签:
市场调研土豆吃文化土豆马铃薯土豆作主食 |
分类: 人生动感 |
听说我国把土豆纳为主粮,我一阵子高兴!这小土豆当了多少辈子的配角,终于翻身作主人,登上大雅之堂了!为了这个不起眼的小土豆,我曾在二十年前搞过一次市场调查,还写过一篇调查报告。这么说,俺也不完全是个书呆子啊,曾经还有过那么一点点、值得欣慰的“国民经济战略”眼光呢!
小时候,俺在东北老家天天吃土豆,吃了上顿吃下顿;每年秋季,我都扛着二齿子去人家秋收过的地里遛土豆,好像淘金一样快乐;每年冬天,家家户户都存放着两三麻袋土豆,堆在墙角当临时的“固定资产”!那时候穷啊,大鱼大肉少得可怜,还得按票供应。不光俺家,许多老百姓都差不多,不得不拿这东西充饥!
我家有块自留地,年年必须种上几垅土豆的。为了节约闹革命,挖掉芽块儿(人们叫土豆摘子)所剩的“残疾”土豆也没人舍得扔,都炖菜了,也奇怪啊,人们吃了许多生了毒芽的土豆,竟没听说谁家有人中毒身亡的!记得当时有个引进品种叫波兰一号,是它让我记住了,地球上还有这么一个国家!那土豆长得又大又长,唰唰唰地切丝儿特来劲儿!我家自留地种的还有麻土豆,一蒸就开花,比白馒头还漂亮。那小葱蘸大酱就着麻土豆,多少次被噎得嗝嗝的,翻着白眼抻着脖,不得不灌口白开水再歇上一会儿,接着还要狂吃乱造!可我还是没把土豆当干粮!自从二十年前搞过那么一次调研,便对小土豆刮目相看了;可吃出豪情万丈来,还是出国以后的事儿!
西方好多国家都把土豆当主食,比我们吃大米馒头还上瘾。如德国,招待客人或宴会大厅上,就常让土豆当主角。什么土豆丸、土豆片、土豆饼、土豆面;薯条、薯片、薯丝、薯泥等等,好像没土豆,他们就活不了了!最近在一家大超市里,竟推出一款圆圆的土豆大面包!由于我比较理解土豆,还有些土豆情节,到了德国人家里做客,人家给俺上土豆,心里也没什么“不把俺当回事儿”的感觉。自打俺吃素后,对这小土豆更加钟爱了!咱们本身就是small
potato(小土豆,英语就是小老百姓的意思),当然要爱它、吃它、瞧得起它啦!
国内的日子虽然比过去好多了,可土豆还是一直“跑龙套”,跟好多菜混在一起当配菜。即使炒个土豆片或土豆丝,也只能自己家里人享用,来了客人凑盘菜,那就等于羞辱人家一般!后来,市场食物丰富了,山珍海味吃腻了,才有饭店推出几道土豆便宜菜。每当回国到东北,别人请吃饭时,我第一个想吃的就是土豆丝或地三鲜,那可是俺百吃不厌的最佳菜肴啊!有一日本人发现,喝生土豆汁可治多种病,尤其癌症,于是乎,我们许多人就把土豆当成了救命豆了,就像心脏病人离不开速效救心丸一样!而现在,咱们泱泱大国,终于把小土豆们当成了“主人公”,还全国推广,真是好大进步啊!
在土豆被贴上金标签、华丽蜕变的时刻,我把二十年前写的这篇文章特意找了出来,原汁原味地贴在这里,作为俺对这项国策的严重支持!
马铃薯食品的市场现状及开发前景
马铃薯是世界上主要农作物之一。由于它分布广、产量高,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其它营养物质,既可以作主食,又可以作蔬菜,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食品之一。美国农业部的资料宣称:每天只食用全脂牛奶和马铃薯,就可以得到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布鲁斯.詹纳博士向人们推荐了曾轰动西方的十种最佳营养食品,其中第六种就是马铃薯。光有食谱记载的中外马铃薯食法就达五百余种,加上其它一些民间食法及冷冻、膨化、强化等方便食品,估计可达上千种。
然而,由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达程度不同,食品加工技术水平的限制,各民族饮食习惯的差异,导致马铃薯食品开发方面很不平衡。尽管我国种植马铃薯的面积占世界第二位,但食品加工利用水平比起发达国家来相距甚远。有关资料表明:1991年,日本、德国、英国、美国进口的冻土豆片和土豆制品分别占本国进口冷冻食品的37%、36%、62%、43%。仅欧洲共同体就进口88.5万吨冻土豆,增长13%;美国冻土豆进口增长竟达72%。而我国起步很晚,几年前才把冻土豆打入国际市场。作为马铃薯产量位居我国前列的黑龙江省,年出口冻土豆才几千吨,省内市场仍属于未开发的处女地。
通过哈尔滨市几方面的调查,便可以进一步看出我国北方主产区的马铃薯食用方式及市场状况。
1、在居民餐桌上,马铃薯一直是原料消费型食品。据了解,哈市的城乡居民每年人均至少消费20——30公斤鲜马铃薯,特别是冬季,几乎家家都储存上百斤的马铃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马铃薯已不再作为主食,而是辅食。除了粉丝和粉皮是经过加工的以外,基本食用方法就是洗涤去皮后切成丝、片、块状单独或配菜用,仍然停留在原料的直接消费水平上,许多老百姓还没听说过“法式炸条”。
2、在公共饮食服务业,马铃薯一直难登大雅之堂。目前哈市还没有建成一家麦当劳式的快餐店,在仅有的几家美式快餐店中经营的品种也很单一,或者是土豆色拉,或者是法式炸条。即使单一,也很受就餐者的欢迎。在普通的中小型饭店里,马铃薯一直作为一种经济实惠的地方菜肴,如地三鲜、排骨炖土豆等,颇受消费者喜爱,食用方法也没有脱离原料的直接消费水平。但在比较高级的饭店和美食城中,马铃薯被淘汰了,根本登不了大雅之堂。
3、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西餐马铃薯菜肴在满足国外消费者的同时,也受到了国内消费者的青睐。哈市各大宾馆均设有自己的西餐厅,也有一些中外合资的西餐厅。这些西餐厅用马铃薯作原料的西餐菜肴,如各种风味的土豆色拉、炸土豆条、拌土豆泥等,已成为西餐菜肴中最普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4、各大副食商店和小食品市场,马铃薯食品却寥寥无几。走访几家大型的副食品商店及哈市最大的南极小食品批发市场,在琳琅满目的商品货架上,仅仅发现两个品种是以马铃薯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小食品,且均为南方的中外合资厂生产。曾经在市场上销售过的炸土豆片早已销声匿迹了。
5、食品机械加工行业的情况也令人沮丧。哈市过去曾有几家单位研制过马铃薯加工机械,其产品也宣传推广过,但由于多种原因,有的停产,有的转产,仅存的个别厂家,其产品也多半在省外销售。目前,食品科研单位由于经费紧张,实验条件有限,也没有在这方面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开发。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作为马铃薯主产区的哈市乃至黑龙江或整个东北地区,马铃薯的消费方式过于单一,人们喜爱而不重视,产量丰富却没有得到充分合理地加工利用,由此造成市场土豆食品短缺、冷清。但同时也表明了事物的另一方面,即马铃薯食品存在着大有开发利用的潜在市场。
如何把潜在市场转化为现实市场,并非一件易事,尚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在我国北方的一些省市中,马铃薯一直是餐桌上老少皆宜的必食品,尤其冬季,人们几乎天天都离不开它。正是由于它太普遍了,与人们的生活太相关了,以至于多少年来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固定不变的传统消费模式,进而产生了视而不见、多而不问的消费心理。就如天天必吃大米饭、馒头一样,没了新鲜好奇感。事实上,马铃薯具有多种实用功能,它除了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给人类提供足够的热量外,还含有其它一些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维生素C、B以及大量矿物质钾。其蛋白质含量为鸡肉蛋白质的85%;矿物质钾具有利尿等医疗价值。那种把马铃薯仅作为充饥的填料,不得不吃的消极消费,以及吃多了要发胖的恐惧心理,正是使它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引导消费者正确认识马铃薯的食用价值,帮助消费者从低层次的传统消费过度到高层次的现代消费方式,是马铃薯开发利用的必要前提。
开发和利用马铃薯资源曾被列为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纲要的重点,但进展相当缓慢,基本上还停留在制造食品原料的水平上。这除了技术上的原因外,最重要的还是在认识上没有发生实质性的转变,即重点没有放在一日三餐上,而是放在求新、求奇的糖、烟、酒、饮料上。国外早就形成了五花八门的各种系列、各种风味的马铃薯产品,如泥、片、丁,粉状的土豆干制品,去皮罐装的湿制品,饼和丸状的冷冻制品,以及膨化、强化、油炸等方便食品。而我国却极为单一和有限,尤其在资源产区既没有形成量的发展,更没有达到质的飞跃。这种现象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人们的饮食习惯问题,而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食品工业的发展导向密不可分的。因此,充分合理地利用产区自然资源优势,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开发出适合中国人口味的、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各种系列马铃薯食品,必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首先,在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同时,重视和利用现有的初级产品加工基础,向产品的高、深、精发展,力求成本最低,价格最优。其次,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改进落后的生产工艺。以往黑龙江省曾研制过炸土豆片等食品,口感也较好,但包装质量差,保鲜时间短。这除了品种原因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技术不过关。因此,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或者与外商合资生产,无疑是一条可行之路。然后,在商品的营销策略上下功夫。目前食品市场充满了形形色色、目不暇接的商品,竞争相当激烈。有些商品之所以畅销不衰,不光是靠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其色泽、包装、广告宣传等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促销作用。为此,要从多方面、多途径让人们深入认识马铃薯、喜欢马铃薯食品,并生产出适销对路的可供人们选择的多种马铃薯食品。只有这样,才能使马铃薯食品成为食品市场中的一只奇葩,永开不败。
本文发表在1995年3月17日的《信息市场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