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梅塞尔坑德国自然遗产自然博物馆化石考古 |
分类: 德国景观 |
人,究竟从哪来的?地球,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当你看了梅塞尔化石坑(德文:Grube Messel;英文:Messel
Pit)后,多多少少都会受到一些启示,从而产生对大自然的无比敬畏!
这个有着诸多考古新发现,科研成果震惊全球的坑,离法兰克福很近,东南三十公里的地方。早就听说过,该坑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最先列入自然遗产名录,但总觉得那儿的知识含量太高,什么考古、化石、类人猿的,我都不懂,且兴趣不浓,所以迟迟没去。
前天,我和老公到达姆市边的家具城买家具,决定顺便开车到那走一趟。这一看,不错啊,给我上了一次考古初级扫盲课!原来科学家已经把4700万年前的地球岩层变化作了如此详尽的分类表述,还跟我们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这又是一个火山爆发后所产生巨大能量的辐射例证,但,这口地球“浓痰”含金量太高了,还不小心暴露了自己的许多身份秘密!
这个博物馆建筑外表猛一看,很不养眼,你得细细端详。它是一种模仿岩石结构的特殊造型,高空俯瞰才有最好的效果。亦如大庆石油博物馆,只有在飞机上才真切地看清那宝石花形象,而不像水立方和油立方,通过墙面一目了然。
入口处,有纪录片放映,告诉参观者本坑被发现的过程。进入拐角,有个电视屏幕,演示火山爆发时的壮观景色和生物演化的进程。
这是从全景3D电影中截获的几张图片,每一厘米代表着一个世纪。随着影片“唰唰唰”地放映,我们被无情地投入了“井下”,身体前后左右尽是五花八门的岩层,顶部是个黑色的大伞盖,似乎使劲地把你往下压,有种撕心裂肺的感觉。我没有稻草可抓,便紧紧抓住相机,生怕掉入时间隧道里,再也捡不回来了,但还没忘了“咔嚓”几下,这地下的岩层分明就是一长串的彩色画布啊!
说实话,除了那场3D电影把我吓得够呛外,展馆内的任何动物化石并不可怕,尽管它们有着很古老的岁月年轮,骷髅式的呲牙裂嘴或焦黑的缺胳膊断腿。还有许多植物化石,不是已经绝迹了,就是在热带雨林地带才能找到。
2012年6月公布的一项考古发现,被火山突然窒息而死的古老乌龟还保持着做爱的姿势,被称为旷古之恋!
该馆的镇馆之宝,是1983年在此坑发现的类人猿骨骼化石,4700万岁啦!这个物种2009年才公布,命名为“Darwinius masillae”,译称“梅塞尔达尔文猴”,科学家还给它起了个昵称“艾达(Ida)”。但对达尔文的观点,说人是由猴子变来的,我很不赞同,尽管我是个无足轻重的小老百姓。很多证据证明,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是谎谬的!我认为,最初的原始生命是在宇宙空间中产生的,人类亦是,以后才是通过男女交合,繁衍或拷贝生出了一代又一代。举个显浅的例子,我们如果不洁身,身上就会长虱子,那虱子哪来的啊?这就是我们道家所说的“无中生有”吧!
走到建筑物特意伸出的“手指”尖上,可看到那个真实的大坑,周围树木林立,生机勃勃。就是这个不大的坑,竟让全世界为之瞩目!
从后门走到那个特建的观景台上,细瞧大坑,它仍是一声不吭,静静地任你观察和想像。坑中间是考古挖掘所造成的土壤裸面,而那坑沿边三堆裸露的被剥蚀的岩层堆,好像树皮碎屑!
路边有个给点儿力就转动的球状大石头,还“系”上了一条玉带,那条玉带显示,经人们一雕琢,它就是一块上好的大理石!很合乎咱们的哲理:玉不雕不成器么。
博物馆的前面有一家采沙场,也很吸引我的眼球。那沙子五颜六色,一堆又一堆,就像被人上了色。我们仿佛看到了地球所着的斑斓内衣或它漂亮的身躯结构。谁不感叹大地的宽大胸怀和它对任何生灵都不求回报的慷慨奉献精神呢!
来回的路上,我们都要穿过奥德森林。望着那一片片密密实实的林木,我还感觉到德国人在自然保护方面确实给世人做出了榜样,如果不是及时而理智地停止了梅塞尔大坑的露天油页岩开采和紧随其后的垃圾填放,这笔不可估量的自然遗产就真的被遗失了!当然也就成不了世界上出土哺乳动物化石最多、且保存最完好的盛名遗址!
保护自然资源,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如果地球表面覆盖的全是垃圾,那么我们将被地球发怒时,一个大翻身而彻底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