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易瓷转编易瓷官网www.echerepair.com
著名古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主编的《中国陶瓷》中曾著述:“辽设窑烧造陶瓷器皿,大约始于辽太祖。烧制陶瓷的造型,既有契丹形式,又有中原形式……因为辽国是以契丹人为主要统治阶级的多民族地方政权……手工业工匠又主要是汉人……这种社会经济状况,决定了辽朝烧制的陶瓷造型。”
如今我们能鉴赏到的鸡冠壶、凤首瓶、长颈瓶等,具有浓郁游牧民族特色的类似器物,属于契丹形式,是陶瓷工匠适应辽代特殊需要所创制。而其他许多日常生活用品,盘、碗、瓶、罐及文房用具等,均属于中原形式。凝聚着汉人深厚的文化底蕴。
辽绿釉刻花葫芦瓶(见图),高32厘米,口径3.6厘米、腹部最大直径16厘米、足径9.8厘米。胎质粗硬泛黄,小口束腰葫芦形。外施绿釉混薄失透,釉面密布蝉翼状细小开片,局部显见土蚀沁斑。肩腹可见大小两条窑缝,系因瓷土疏松欠坚,衔接不甚紧密所致。
整体造型,分颈、腹、底三段粘接。颈饰上下两道双凹凸弦纹,沿肩周边描划莲瓣,腹部前后通刻双飞凤,辅衬四朵五瓣梅花相映成趣。
若按型分类,此器近似宋代龙泉青瓷葫芦瓶。理当归纳为中原形式。如果墨守成规,取法中原光素无纹,便也不足为奇。令人瞠目结舌感慨惊叹的是:辽代巨匠别出心裁,巧妙采用契丹人崇尚的纹饰,移植到绿釉葫芦上。然后再用浅浮雕技法细剔精刻。
赏析宝瓶,花、凤形象生动,线条简练粗犷;将契丹人雄浑剽悍、质朴豪爽的民族精神,表现得酣畅淋漓。如此这般把辽国两大主要族系迥然不同的陶艺,完美地结合融为一体,精塑之杰作!可谓相得益彰珠联璧合,充分展现出辽瓷的独特魅力。
尤其是主题纹饰,寓意深刻耐人寻味。通过这件珍瓷,真实反映了劳苦民众祈盼双凤呈祥的美好愿望。
综上所述,这件至今未见著述图录的辽绿釉刻花葫芦瓶,历经千年风雨、人间浩劫,能够流传至今,委实难觅十分罕见。同时,还雄辩地佐证:“从辽代陶瓷的造型和装饰花纹,可知辽瓷是受北宋境内瓷窑影响。”因此,更加显得弥足珍贵,极具收藏价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