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周北海老师指出,高校教师在对批判性思维与逻辑的关系进行解读时,不妨从如下五个维度进行思考:
解读一:批判性思维课与逻辑课的关系是什么?
解读二:批判性思维课程内容与逻辑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解读三:批判性思维课的精神实质与逻辑课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解读四: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与逻辑的关系是什么?
解读五:“批判性思维学”与“逻辑学”的关系是什么?
周老师的这五个解读思路,将题干中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剥离出了批判性思维、逻辑、批判性思维学、逻辑学、批判性思维课、逻辑课、批判性思维课的精神实质、逻辑课的精神实质这几个不同的概念。同时,将相对的两个范畴进行比较,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思路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不同的思考维度,也让问题更加的具体。
让我笨拙的模仿一下周老师的思考方式。
很多大学生都会问我们一个问题:
“老师,考四级有用么?”
让我用周老师的方式做一个分解:
分解一:四级证书对找工作有用么?
分解二:四级证书对证明英语能力有用么?
分解三:四级备考对学英语有用么?
分解四: 四级备考对总结有效学习方式有用么?
分解五:四级备考对磨练心智有用么?
等等··
如果没有上面的分解,我们很可能只会把分解一作为问题来思考。殊不知一个问题应当有更多的思考维度啊。
我想,按照周老师的分解,你会发现考四级可不仅仅是拿一个证书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讲,任何的学习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心性”。
那么,考四级究竟有没有用呢?
欢迎大伙模仿周老师的思路对自己的问题进行分解,好内容我会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