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人生逆袭,两个关键!谢付亮讲《论语》(34)

(2022-03-21 16:00:38)

原文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论语·为政篇》第十八章)

谢付亮简解

这一章讲如何谋求官职,通俗地说就是如何升官发财。

大意是,子张想学谋求官职的方法,孔子说:“多听听别人说话,把你觉得有疑问的地方,先放在一边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这样就能减少犯错;多看看别人做事,把你觉得不安的地方,先放在一边不做,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这样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出错,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其中了。”

展开阐释之前,先分四组,简单解释原文中的人物和字词。

其一,子张,是孔子晚年的学生,陈国人,姓颛(zhun)孙,名师,字子张,比孔子小四十八岁。

其二,干禄,干,即求、谋之意;禄,古代官吏的俸禄,可以理解为禄位、官职;干禄,即求取禄位、谋求官职。“干禄”是古代读书人的主要出路。另据南怀瑾讲述,俸和禄是两回事,“俸”相当于现在的月薪,“禄”是有食物配给。禄位是长期性的,所以过去的读书人更看重“禄”。

其三,阙,即空、缺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有所保留、放在一边或搁置一旁。

其四,关于本章出现的“疑”和“殆”,据朱熹《四书集注》:“吕氏曰:‘疑者,所未信;殆者,所未安。’”可见,“疑”和“殆”都有怀疑的意思,但二者又有不同,“疑”是指自己感到不大可信,“殆”则是指自己感到于心不安。

如何理解这一章呢?

我认为,这一章表面上是讲谋求官职的方法,实际上是道出了人生的“一个原则、三种境界”。

“一个原则”,即,追求外物的原则,而不仅仅是“干禄”。

如何追求外物呢?简单地说,就是先修炼自己的言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久而久之,他人就能慢慢了解你,给予你机会,让你施展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至于“俸禄”,或者说“名利”,都是顺带的结果。

子张作为孔子晚期的学生,自然是知道孔子的大名,所以,他带着年轻人的血气方刚和急功近利,直截了当地问老师如何谋求官职,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迫不及待地打探,如何实现人生逆袭。

孔子倒也是非常耐心,从言行两个角度,精心引导子张先播种、后收获,毕竟子张这样问是真诚的,也是必要的。孔子的思想需要传给弟子们,而弟子们要运用老师传授的知识,最直接、最容易见效的方式还是做官,实行仁政,造福一方。

“三种境界”,即,说话做事的三种境界,看明白了,我们就可以一步步提升。

第一种,想说就说,想干就干,不去想合适不合适,应该不应该,反正说了就说了,干了就干了。现实中,这样的人不少,比如,孩子读书,学校一般都会按照班级建立微信群,我们会发现,有些家长说话就是这种风格,觉得不舒服了,就信信口开河。结果呢?虽然说话时,自己觉得很爽,出气了,但也从一个角度反映出自己的素质和修养。

第二种,有把握,就大胆地说,大胆地做。这比第一种要好很多,能够提升自己的素养,也更能抓住各种各样的机会,现实中这样做的也不在少数。但是,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和判断力毕竟有限,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判断力都会提升,所以当初有把握的,未必都是正确的。

所以,我们还需要进入第三种境界,即,孔子要求子张达到的境界,自己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谨慎地做。也就是说,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慎言慎行,都要给自己的言行留有充分的余地,不要得理不饶人,不要让自己在某一天突然后悔。诸如,“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失足成千古恨”,都是提醒我们在说话和做事时,必须谨慎、谨慎、再谨慎!《论语》开篇就提到“谨慎”,即“谨而信”。

至于子张的问题,如何谋求官职,孔子自然是深有体会,官场一向复杂,自然更加要凭借两只耳朵“多闻”,依靠两只眼睛“多见”,谨慎、谨慎、再谨慎。有句俗话叫“伴君如伴虎”,尽管并不是人人都有机会“伴君”,但也形象地表达了官场的瞬息万变,做官,就要时刻如履薄冰,才可能“言寡尤,行寡悔”,顺风顺水,平安着陆。

人生充满未知数,《周易》强调:“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即,言行,是君子立身处世的机关枢纽,一旦机关枢纽发动起来,荣辱成败就要被它主导;言行,是君子联动天地万物的关键,怎能不慎之又慎?

既然如此,这一生,不管我们做什么、求什么,哪怕是渴望人生逆袭,也都是要坚持多见多闻、阙疑阙殆、慎言慎行,竭尽全力练好本领,把自己该干的事情干好,至于最终的结果,就顺其自然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