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开题报告
(2017-11-28 15:31:24)
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并且具有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要让学生能够学会学习,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有些学生的学习习惯缺乏,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听懂、会做题、考试过关,基本上都没有主动预习、自主复习等学习习惯。其次是部分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比如说做作业拖拉,磨磨蹭蹭,计算不仔细,漏洞多,不检查等。而有些学生有着较好的学习习惯,能独立思考,勤学好问,学习成绩优异等。由此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长远影响,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课题很值得研究。
1、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帮助学生能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习惯。在培养过程中,重视外部强化训练的同时,更要注重内部动力的激发,做到规范和科学。 2、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帮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基本学习习惯: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推广。 3、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及不良习惯矫正。明确学生形成不良行为习惯和“知行脱节”的原因及矫正策略。探索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方法和途径。探索如何指导家庭与学校配合,共同做好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 |
四. 1、课前预习习惯:课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向同学、家长问询,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以便在课堂上有重点地学习。 2、认真倾听习惯:上课时,要专心听讲,做到“眼到、耳到、口到、心到”,遵守上课的纪律,不做小动作,发言先举手,不随便离开座位,情绪饱满,精力集中。能够复述所听内容。养成认真倾听、勤思、能评价的习惯。虚心听取同学的发言,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不讥笑别人的错误 4、书写习惯:书写时注意保护好视力,做到“三个一”:眼睛离书本一尺,胸膛离书桌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写字姿势要端正,做到“头正、身直、足平、臂开”,字迹工整,书写规范。 5、阅读习惯:养成每天阅读30分钟的习惯,达到阅读有一定的速度,学会摘记读书笔记。 6、钻研习惯:培养学生遇到问题爱钻研的好习惯,尤其是数学难题方面。积极主动思考,分析,寻求解决方案。 7、不良行为习惯及时改正习惯:遇到自己或身边同学们有不良陋习或行为习惯不端正时,即时指出并且及时纠正。 2.调查研究法和个案研究相结合。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现状,并展开影响学生习惯养成的原因分析。 4.行动研究: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指导,帮助学生消除不良的学习习惯,凑成良好的学风形成。展开具体的研究和分析,及时与学生交流,讨论,从实际出发,有效地提高学生良好习惯的能力。 5、经验总结:分析、总结、经验、交流:在实际解题中,对已形成的习惯,进行分析,交流,反思,总结,进行分享,撰写论文,透过课题博客与同行交流,推广。
|
六.课题研究的具体过程及做法 1. 本课题计划研究周期为一年
2. 课题研究时间安排
确定课题研究目标和方向,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拟定计划,搜集资料,准备工作等。
根据所教学科特点,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培养学生各种良好习惯。统计、分析、整理、总结,推广。
3. 课题实施阶段操作安排
(一)走进学生,观察学生,发现问题
(二) 分析问题,交流原因
(三)实践探索,解决问题 1.加大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2.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课题研究方向内容和问题分析。 3.了解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发展水平和生活状态。 4.注重学习联系实际,培养、监督学生的良好的习惯养成。 5.针对不良习惯的纠错,加大,加强纠正强度。
(四)预期成果呈现 1.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问卷调查。 2.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进行方法,经验交流会,各自发表自己在参与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学习心得。 3.将学生,老师们的方法,归纳总结,以文字形式呈现,对后来者进行示范和鼓励。 4.挑选部分优秀学生对习惯保持不好的学生,进行经验交流,分享。以身示范,提高学生培养优良习惯的自信心和持久力。 5、展示评比活动利用板报、橱窗、作业展示、演讲、知识竞赛等形式营造氛围,评选好习惯标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