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题研究成果(五)在区域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研究

(2017-12-03 12:25:05)

在区域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研究

                                                   邓琴

摘要:在《幼儿园教育纲要》的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和要求”中,十分重视幼儿的交往和合作,不仅强调幼儿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还强调幼儿在相互学习、鼓励、帮助中,共同进步,体验超越自我的成功和快乐。根据上海二期课改精神及我园的实际情况,我园进行了在区域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实践研究,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由被动语言交往转变为主动语言交往。本文主要通过对区域游戏与大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与反思,探究如何利用区域游戏开展大班幼儿语言交往活动,促进幼儿自主性、能动性的交往。即区域游戏的应用对幼儿语言交往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区域游戏 大班幼儿 语言交往能力

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教师和幼儿运用语言符号系统进行的交往,叫语言交往。它是儿童适应生活、适应未来发展的一种需要和能力。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会不断提高,这可以促使幼儿更多地运用语言去与同伴、成人交往,更好地理解人们语言所表达的内涵,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性和心理的发展。我国在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2000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提出要培养幼儿正确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基本能力,这表明我国已开始重视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但关于这方面的实践研究还不多。由此可见:在区域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是及其重要的。

  另一方面,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发现:大班幼儿正确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能力较差,(特别是我们农村幼儿运用普通话进行交往的能力),具体表现在不善于主动地与人交谈;有些孩子不敢在集体面前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些孩子甚至不会表达,常常要借助情境性语言等。既然“游戏是儿童最基本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那么幼儿在此时的语言交往情况又如何呢?在我的工作观察中,我发现大班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语言交流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独自语言、在别人的旁边旁观而不愿去选择游戏的同伴、不善于用语言进行分配角色 、不能协商地分配游戏材料和解决游戏过程中出现的矛盾等等问题。分析其原因,一是农村幼儿园区域游戏玩具的数量和种类较少,从而导致幼儿语言交流的范围和内容较少,并且交流的内容单调;二是教师的指导单一,往往以直接示范等方法进行指导,抑制了孩子们语言交往活动的生成和进行,从而影响了孩子们自主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三是由于幼儿本身的语言习惯和性格的影响,导致了他在语言交往方面的能力差异。

  大班年龄段的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他们的语言能初步的围绕一定的人或者事物展开,但还无法控制在长时间内持续交流或者讨论。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内在语言潜能是在环境的刺激、帮助下发展起来的,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幼儿语言的发展依赖于对玩具、器械的操作和感兴趣程度。为了满足幼儿语言发展的需要,激发幼儿的语言交往兴趣,我们尝试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以此来丰富幼儿语言交往的内容,满足幼儿的语言交往需要,培养幼儿语言交往的主动性。

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以及解决冲突的能力还是比较弱的。冲突时依赖性较强,交往时自我中心较强,因而容易产生冲突,在下一阶段应探索在区域游戏中如何提高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有效对策。

1.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语言交往的情况

1)不遵守游戏规则,也不会主动去提醒不遵守规则的小朋友。

2)部分幼儿平时很少开口,在区域游戏时大多是一个人安静的玩,从不主动邀请别的孩子、或与他们交流,对别人的邀请也不予理睬。

3)个别幼儿胆小畏缩,不善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知道如何解决问题,也表达不完整,也不会主动向老师寻求帮助。

4)区域游戏时不能采纳别人的意见,不会去劝解其他小朋友间的冲突。

5)能说会道,在区域活动中都能找到他们欢快的身影,听到他们爽朗的笑声。他们的语言交往能力十分强,会主动邀请别的孩子参加自己的区域游戏中去,而且他们的玩伴非常多。

  从以上的分类情况进行分析:大班幼儿存在着语言交往方面的困难,并在无形之中影响幼儿其它能力的发展。

在区域游戏中,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较弱,于是我们改变了区域游戏原有的方式,为幼儿创设了宽松、愉悦的环境。

1)区域中为儿童提供适宜的活动材料。

  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能力按规则自行选择各区域的活动。适宜的材料包括材料数量的适宜和内容的适宜。教师在投放材料时数量要充足,以减少孩子彼此为争抢同一个玩具而产生的矛盾,而材料的内容也十分关键,要是能够吸引幼儿的兴趣,使之愿意参与到区域游戏中来,那么这些材料必定要有幼儿语言交流的切入点。如:在《动物大世界》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把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于是我们在科常区、美工区中投放了彩泥,这讲究的是让我们的孩子们在玩色、混色等活动中学习了色彩的搭配,然后,我还利用彩泥可成型的特征,制作了一些色彩鲜艳的立体的小动物的成品来吸引幼儿,并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于是孩子们在我的带动下,在美工区中教孩子们用各色的彩泥做成可爱的小动物,在此活动中幼儿对“搓”的技能进行了巩固。在搓的过程中,由于用的力度、手中的温度、搓的时间上的不同,形成各式各样的大小不同的动物,我们还将这些成品放在主题板上,使孩子们有一种成就感,他们为自己的成功感到自豪,于是他们交流的话题就多起来了,这也有利于他们自信心的发展和交往意识的培养。

2)幼儿提供一些轻松自由、感兴趣的合作活动。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特别是区域游戏,因为区域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自主选择和自主游戏的空间和机会。区域游戏对于幼儿用语言和同伴交往,对幼儿的社会化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在开展区域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时,提倡让幼儿自由组合、自己分配角色,一起玩,一起交谈,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交际,并从中体验了与同伴交往合作的快乐,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觉性和责任心,以及互爱互助、热情待人、友好协作的优良品质。

3)幼儿的讨论和交流往往需要教师的组织、引导。

  教师提供的话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提供的话题是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那么幼儿就能很快地投入到话题中,积极主动地参加讨论,乐于表达心中想法。如:电视里最近在放动画片《西游记》,大家都对孙悟空比较感兴趣,于是大家讨论的话题自然而然就出现了。我就抓住这个大家都感兴趣的人物,在阅读区里投放了一套《西游记》的系列丛书,并在录音机里面把故事录下来。于是大家都争着想到阅读区里去看书,他们边看还会边在那里讨论自己为什么喜欢看《西游记》,差不多每个幼儿都能说出各自喜欢的理由。有的还会说神奇的金箍棒等等,甚至讨论到最后他们自己将话题深入下去,变成“我最不喜欢谁,为什么?”,总之,他们把各路神仙、妖怪全都说了个遍,讨论气氛热烈、活跃。

4)兴趣是幼儿参与各项活动的必备条件,我们从兴趣入手,逐步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由于幼儿年龄存在着差异,往往事与愿违,原本意为很简单的事情,但在游戏过程中却有许多的难点,于是常常在孩子们最需要老师帮助时,我会及时的出现,与他们共同克服困难。如:在主题活动“春天真美丽”的活动中,我们从动植物入手,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幼儿感受春天的美,在利用彩泥做美丽的花朵后,我们还通过故事使幼儿了解了青蛙的生长过程,最后孩子们了有兴趣的用彩泥制作小蝌蚪。尽管搓圆已没问题,但是就一条小小的、细长的尾巴却难倒了在美工区玩的幼儿,有个别幼儿总是要把彩泥给搓断了,为了不让孩子们看出,我是有意帮助他们的,我还特意边讲故事边制作起小蝌蚪给语言区的孩子们看,此活动一下子吸引了美工区和语言区的孩子们,大家一起效仿着做起来,我也在旁连忙用纸折了一只小青蛙,不一会儿,“青蛙妈妈”身边多出许多由孩子们用彩陶做的小蝌蚪,使我们的主题板也生动有趣起来。之后的美工区和语言区也经常联合起来做游戏,今天我在美工区做了一个作品,明天我就拿着它到语言区去讲故事,久而久之,孩子们不仅在语言与美工技能方面得到了发展,连交往能力也相应的提高了。

5)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让幼儿自主游戏成为可能。

  教师在实验班布置了可供幼儿充分活动的“啄木鸟剧场”,根据表演游戏的形式,我们为幼儿创设活动性的成品或半成品材料等,丰富的游戏材料激起了幼儿操作表演的欲望,幼儿表演兴趣得到增强,在平等、和谐、愉悦的环境中,教师鼓励幼儿说出“不一样的话”,“做出不一样的事”,充分调动了幼儿的语言交往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6)鼓励幼儿参与各类形式的表演游戏,让幼儿的自主交往的意识在表演游戏中得到体现,提高了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小孩子玩,很少空着玩,必须有许多东西来帮助,才能玩得起来,才能满足玩的欲望。”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鼓励幼儿参与道具、材料的制作,这样既解放了幼儿手脚,提高了幼儿动手动脑的操作能力,同时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运用自制的玩具进行游戏,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就比较高,会主动的与同伴交流和分享经验。

我们教师要给幼儿提供温馨、和谐、舒适的环境,丰富多样的材料,为了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我们在区域活动设计时让幼儿多尝试、多探索,调动幼儿积极性,激发幼儿自信心,形成优秀人格,是我们今后努力的目标。在各区角活动中极大地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形成我园教育教学特色。但是由于农村幼儿园的生源不足,造成测试对象人数不够,可能使得对幼儿在语言交往中的评价并不是很全面,因而影响了研究结果的显著性。但是这种在区域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有可操作性的,所以如何更好的培养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将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窗体顶端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工作规程》

[2]胡育,《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指导》,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3]刘焱,《儿童游戏通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朱静怡,《幼儿园发展能力课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窗体底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