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四)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策略研究
(2017-12-03 12:01:03)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策略研究
【摘要】幼儿的合作渗透在其一日生活之中,而区域活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蕴藏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幼儿教育契机,有助于培养幼儿合作的能力。本文以区域活动为切入口,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区域活动,挖掘其中优势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合作行为,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以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区域活动
现在的家庭中,孩子们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过着“众星捧月”的日子,自我意识较强,合作意识缺乏。特别是祖辈们处处维护着孩子,想怎样就怎样,唯我独尊。孩子们不仅不知道什么是合作,而且还自私自利、霸道、专横,发生矛盾时甚至会以暴力或哭泣来解决问题。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不予理睬,还一副“我凭什么帮你”的态度。这样的孩子今后又怎能与他人合作立足于社会之中呢?因此,严峻的形式促使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大班幼儿处于合作发展的中级阶段,他们有着主动寻求合作的愿望,能较为恰当地在合作中运用语言、分工协助、完成任务,规则、互助、协商等意识和行为均有慢慢地提高。而区域活动有其既定的特点,它有宽松的氛围,有自主选择的机会,因此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有目的的合作意识的激发与合作能力的培养,为大班幼儿升入小学乃至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也为幼儿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奠定最初的基础。
一、创设活动动环境,提供合作机会
运动的过程是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过程,提供什么样的材料,就可引发什么样的体验活动。材料是诱发、支撑、发展幼儿合作行为的媒介,是幼儿形成能力、积累经验的载体。在区域性运动中为了更好的为幼儿提供合作的机会,所以在投放活动材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丰富性
在各个区域活动内提供足够种类和数量的材料和玩具,以供幼儿选择和使用,满足幼儿的需求,给活动带来无穷的魅力。如,球类区,提供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三毛球等多种球类合作游戏的材料。让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种运动器具,这样幼儿合作活动的积极性就高了。同时,提供更多需要2人或2人以上幼儿合作才能活动的材料,有两人两足、双人踏板车、抬担架等材料,有利于幼儿在合作运动中有更多的选择性、组合性。
同一活动内容给幼儿提供不同种类的活动材料,引导幼儿协商交换,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交往。不断补充更新器材,可以满足与保持他们合作活动的兴趣。
2、情景性
由于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年龄越小这一特征越明显。所以在活动中我们创设了情节有趣、形式多样的游戏情景,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如,攀爬走跑区中把钻桶装饰成坦克,2个幼儿可以爬到钻桶中用向前后向后爬行来控制坦克,还有一些幼儿在指定区域中可以用纸球投掷坦克,坦克内的孩子必须合作推动坦克躲避纸球。又如,舞龙的游戏中,4-6个幼儿必须共同合作才能使龙头和龙身跟着龙珠灵活的运动。孩子被材料吸引了,活动的积极性也就越来越高了,还使幼儿感受到合作游戏的快乐。
3、层次性
孩子的动作发展水平有高有底,根据这些差异投放由易到难、由简到复杂的不同层次的材料,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合作活动,开发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如,在“救护队”的游戏中,幼儿要两人合作用担架把小动物从火场送到救护中心,要经过的道路有三条。第一条,竹梯和轮胎组合的具有一定高度的竹桥,较低的平衡板组成的小木桥;第二条,有宽窄、高低不同的长凳,也有大小、距离不等的树桩;第三条,我们将橡皮筋交叉重叠、高低错落的组成了一条封锁线,幼儿可以从下面匍匐前进,也可以从橡皮筋上用双脚跨过去。这样,不仅能保持和增强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且能增强他们的自信。
这些大小、粗细、高低、动静不同功能的材料,为不同运动能力的幼儿提供了充分选择不同难易活动的机会,使每个幼儿的基本动作和合作能力在原有水平上都有提高。
4、动态性
除了在各个活动区域中提供不同的数量、品种的材料,教师还要随着幼儿活动情况的变化而灵活调整器材。
(1)数量控制:同类材料提供的数量少于幼儿人数,活动中幼儿必须与同伴共同使用材料,以此促进幼儿之间的交往合作。
(2) 数量调整:根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对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可以适宜的增加材料,还可增加辅助材料来加强合作的难度。对兴趣不高的材料可以适当改变材料或减低活动难度,提高幼儿合作游戏的兴趣。
及时强化幼儿之间的合作往往会带来很大的快乐,这时巩固和强化幼儿的合作行为极为重要。但幼儿自己常常不能明显感觉到,因此,教师看到幼儿能与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或协商,或询问,或建议,或共享,或给予帮助,应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效果,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
二、引进竞赛。
通过游戏的竞赛性让幼儿知道原来几个人的游戏比一个人的游戏更有趣,几个人的智慧比一个人的力量更强大。只有让幼儿在合作的基础上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才能激发幼儿合作的兴趣和愿望。并且通过教师有意识的评比强化,评价哪一组幼儿合作完成的速度最快,合作完成的成效最好。孩子们不仅要完成自己份内的任务,还要互相补充,互相帮助,共同夺得荣誉。在竞争中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合作,激发幼儿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如:蜘蛛爬(大班体育区合作游戏)活动中四人分工移动轮胎,前面一人拉,中间站一人并向前移动,后面两个推。可以更换分工,比哪一次合作的行进速度快。幼儿通过轮流的角色体验,经验分享,得出中间幼儿的行进速度与外围幼儿行进速度之间的配合度是游戏的关键。外围推拉的幼儿要尽可能保持又快又稳的匀速,以免绊到中间的幼儿;而中间的幼儿要以小碎步的形式尽量配合轮胎的移动速度,尽可能减少人为的阻力。幼儿在讨论、模仿、竞赛、自主练习中逐步学得技能、取得进步。
三、给予鼓励。
在区域游戏中,教师注意观察每位幼儿的行为表现,讲评游戏时,让幼儿相互欣赏,讲述作品的内容,共同分享体验合作的快乐。对有点滴进步的幼儿及时给予鼓励。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点头、翘起大拇指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进一步强化合作意识。
如:在小朋友共同合作,拼搭出大规模的立交桥模型时,老师高兴地和他们一起欢呼,一起欣赏,让他们感觉到是合作使他们的游戏成功,为他们带来了快乐,没有大家的合作,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能完成的,让他们体验大合作的重要与快乐。
总之,通过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合作能力的培养,可使幼儿逐步增强合作意识,幼儿的合作能力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并体验到了人与人相互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乐。
参考文献
(1)吴幸玲主编:《儿童游戏与发展》,扬智文化。2001年版。
(2)郭静晃、吴幸玲著:《亲子话题》(第二版于台北;扬智文化P283-292)(2001版)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2001年版
(4)华爱华著:《幼儿游戏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