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北京将对各类证件、执照及证明予以清理规范,明确要求“应由行政机关调查核实的事项将无需个人证明”,具体方案今年将制定实施。
2015年8月,公安部通知停开18项证明,包括亲属关系证明、无犯罪记录证明等等;次月,民政部又下发通知,规定除办理涉台和9个国家的公证事项外,民政部门不再向任何部门和个人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
被奇葩证明困扰了多年的我们,看到这些消息的时候多少还是有些焦虑的:您不开了,我需要的时候该上哪儿找去?后来有人支招儿,不是还有社区、街道、居委会、村委会嘛!
市民到处寻找可以开具各种证明的地点,和吃货们到处寻找美食的心情肯定是完全不同的,因为不是我们要找,而是有人伸手来要。这不,上个月笔者就去街道办事处开了一个亲属关系证明。
按理说,两人之间存在法律认可的亲属关系,又不是暧昧的男女关系,在户籍管理系统里一查就可以水落石出。但是需要确认这种关系的单位懒得自己去查,能够确认这种关系的单位也不会主动提供证明,于是只能让办事的人自己破局。最终,好说话的居委会大妈给开了证明,可是说句实话,大妈您其实什么都证明不了……
“奇葩证明”、“循环证明”的现象层出不穷,归根结底是政策不衔接、信息不对称、办事不积极。这样的问题虽然存在了不少年头儿,但是要解决起来并不困难,那就是实现信息共享,真正做到“数据多跑路”,从而实现“百姓少跑腿”。
据报道,市经信委将牵头负责建设“证照库”、“法人一证通”等,以实现部门间的信息共享。要减少“证明”给市民带来的困扰,这就是第一个平台。只要不涉密,在这个平台上,公民个人信息档案就应该在各部门之间实现共享,从而打破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封闭。
当然,这个平台不能把各种信息全都摊开来一晒了事,而是应该设置不同的权限。比如说审理案件的公安部门在查询公民个人信息时,可以根据最高权限“一览无余”;但是办理房贷的银行在查询个人信息时,只能看到职业、收入、不动产等等,和经济状况无关的信息因为授权级别的问题,想看也看不到。倘若开发商、旅行社都能轻松查到公民在哪儿上的幼儿园、去年年终奖发了多少,那么肯定是对公民隐私权的侵犯。
除了这样一个平台,我们还需要一个投诉平台。一方面,如果哪个单位违反规定,该自己去核实的事项却懒得跑腿,还是让群众自行开具,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投诉。李克强总理在谈到政务公开时说:“现在是云计算的时代,我们要让权在用、云在看。”对于投诉平台,也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让每一起投诉都有记录、有回应、有问责,无法抹杀与消除。
另一方面,在各部门实现信息共享之后,也要防范公民个人信息的泄露。如果我们办理了一件事之后,相关的信息就被卖保险、卖汽车的各种推销员知道了,频繁受到各种电话和短信的骚扰,那么也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来投诉。至于被投诉的部门,在接受调查时需要“自证清白”,证明自己的操作全都符合规范,没有任何一个环节将公民的个人信息泄露出去。
关于简政放权,李克强总理说,“我们就要用减政府权力的痛,来换得企业群众办事的爽。从开证明烦繁杂琐碎,到办事的爽利痛快,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