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决定在去年已取消一批审批事项的基础上,再取消地方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的部门预审等150多项审批事项,便利企业投资和生产经营、促进就业、方便群众办事。同时取消10余项束缚创业创新的部门行政许可,整合餐饮服务公共场所的卫生许可证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一家许可、统一监管。
职业认证或许只是此前审批事项过多过滥的一个缩影,而如此之多的审批之所以存在,恐怕也不仅仅是想做些事情、害怕“一放就乱”,而是和利益相关。还是以职业资格许可和认证为例,搞出一个诸如糖果工艺师、咖啡师之类的审批,就会连带着有各种培训、考试、测评、证书,而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为收费提供便利。
审批事项过多、什么都管,这与“九龙治水”、很多事情没管好往往是同时存在的。如果继续以糖果工艺师、咖啡师为例,组织一些培训和考试,然后给达标者发证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要加强市场监管,让市面上的咖啡和糖果全都不含违法添加剂,确保食品卫生安全方面达标,却是一件难事。
在管理方面避难求易貌似“聪明”,其实没有什么意义,久而久之只会让市场混乱,让消费者失望。
大规模取消审批事项、行政许可,这一方面是为企业松绑减负,为创业者清障搭台,另一方面也是在帮助政府部门腾出人手来,去做那些困难但是更重要、更关键的事情。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要真正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不能靠审批,而要靠市场监管。”
“不靠审批靠监管”,李克强总理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却有可能面对“知易行难”的问题。
取消审批就等于是取消了一些既得利益者的“福利”,如果这些人不情不愿,一些因为简政放权而被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就有可能被神不知鬼不觉转移到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机构的手中,企业要想办事,不交上一笔咨询费、评估费、检测费就会困难重重。
所以,取消审批的同时,给红顶中介“摘帽”的工作也要快马加鞭,千万别让“二政府”一把抢过审批的接力棒。在这方面,不妨开通匿名举报平台,匿名可以打消企业顾虑,举报则可以帮助相关部门掌握线索,一经查实就严格处理。如此一来,可以使取消审批不留下“后遗症”。
变繁复的审批为严格的监管,就要求政府部门的工作具有更高的“技术含量”,而提高的动力,或许来源于更严格的问责机制。
比如说,这一次国务院会议整合了饭馆、咖啡馆、酒吧、茶座4类餐饮服务公共场所的卫生许可证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将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一家许可、统一监管,这就改变了“九龙治水”的局面,同时也改变了出事后互相推诿的可能性。
让监管靠得住,就要敢于问责、严格问责,从而激励监管部门多想办法,认真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不靠审批靠监管知易行难,但也只有迎难而上,才能让市场健康发展,让群众获得更多的利益和认同。
本报评论员 庞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