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北京城发布空气“红色预警”,公告建议学校“停课不停学”,部分学校实行弹性措施,学生可以休假,也可以到学校来由老师组织学习;还有一些学校直接给学生放了假,如何安顿孩子,让家长头疼。
首先是孩子的去处,特别是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家里有老人、保姆的还好说,不然,把孩子独自放在家中不放心;带去上班有诸多麻烦,而且在多数单位这样做也涉嫌违规;为了带孩子临时请假数天更是不现实。
再说孩子的学习。一般来说,在学期之初,老师会以周为单位安排教学计划,临时的三天预警,相当于一周的时间少了一半,当周的教学任务完不成,影响老师的后续教学安排,也让家长放心不下。
其实,在整个红色预警的大系统中,如何安置孩子,已经是具体到末端的问题,教委提出的“停课不停学”是个大方向,具体执行则是考验各个学校的应变能力。
首先,北京的初升小、小升初都是以划片入学为原则的,同一学校的学生们大都集中在附近的几个社区,每个班主任对于自己班级的孩子应该有基本的了解,这与有无预警无关。
一般来说,“一刀切”地强制学生放假并不合适,而如果执行弹性措施,哪些孩子有条件留在家?哪些孩子必须到学校来?哪些孩子可以组成学习小组聚集到一个孩子家?对这些老师不但应该心里有数,还应该层层上报到年级、学校,措施再有弹性,学校也要尽到对每位学生的监护责任。
另外,无论在家还是来校的学生,学校都应有个基本一致的教学计划,也就是公告所说的“停课不停学”。停了课,如何才能不停学?老师要督促,家长更要配合。现在所有的班级都有家长微信群,老师要把需要学生自行完成或由家长辅导完成的学习任务交待清楚,并确保他们能完成任务。不能“大撒把”,更不能只照顾来校学生,忽视了留在家的孩子们。
还需要提起注意的是,孩子回家就“放羊”,看到老师就像上了“小夹板”,这是很正常的。所以,很多家长为了确保孩子的学习进度不落下来,还是会把孩子送到学校,让老师管着。严重雾霾天气,这么多孩子聚在一起,防护就很重要。有的学校已经建了充气膜体育馆,而很多学校还没有配备净化器。消除雾霾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必要的防护设备投入是不能省的。
这次“红色预警”给很多机构都提了个醒,教育系统也不例外,这次没做到的不要紧,就相当于是交一点学费。不仅作为末梢神经元的每个学校要解决自己的问题,同一个系统还应该有一套统一的应急规则,下次预警再来,从学生到家长到老师再到学校,可以在规则中找到自己的身份对应的板块,大家步调一致了,需求就会趋于统一,问题也会越来越少。
文/米小禾
编辑/熊颖琪
后一篇:“活佛”那么假 怎么还有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