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今天上午,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副部长张少春就“财税体制改革和财政工作”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有记者就上调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的空间提问,楼继伟表示简单地提高起征点的做法并不公平。
财税制度既和纳税人如何交钱、交多少钱、怎样监管钱的使用相关,也和各类企业的经营成本、发展前景相关,更与公共财政的收支、官员手中的“财权”密不可分。所以昨日在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时,相关专家通过本报表示:财税改革是深化改革的突破口。
尽管清理税收优惠政策、“营改增”、环保税立法、房地产税的立法最终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发生关系,但是在财税改革所涉及的诸多方面当中,恐怕都不如个税改革、收入分配改革那样,直接“勾连”到我们的钱包。财税改革的深度和力度究竟怎样,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或许看到个税改革的方向与速度,就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
在个税方面,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分析说,简单地提高起征点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说一个人一个月挣五千块钱,那么自己生活还不错,但是一个人挣五千块钱同时还要养一个孩子就很艰难。
这样的道理其实大家早已明白,因为每当有人提出提高个税起征点的提案、议案时,就会有人指出个税起征点应该和家庭负担、物价水平等等挂钩,还会有人分析说个税免征额提得越高,对富人越有利。但正所谓“知易行难”,虽然分项征收改成综合所得税制度更加公平、合理,但问题是它怎么看都有点像是“远水”。那么,在这一道解渴的清泉尚未流淌过来之前,能否先给点“近水”润润喉咙?
正如楼部长所说,实行综合所得税要把一个人的所有收入综合起来进行计算,同时考虑其赡养、抚养、住房、教育等方面的支出。而这无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庞大的信息共享平台。通过这样一个平台,至少可以查到一个人的收入多少、健康状况、住房几套、父母子女的情况——不说别的,不动产的全国联网登记恐怕就是一个难啃的“硬骨头”。
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个税改革应该做的或许是两个方面的工作。其一,为综合所得税制度的落实定出时间表以及路线图。改革就是要涉险滩,既然简单地提高起征点不能解决问题,就应该让“综合所得税”早一点从梦想变成现实。比如说,目前很好掌握的是工薪阶层的实际收入,那么到哪一个时间节点税务部门可以把所有人的所有收入情况都基本摸清?再比如说,到哪一个时间节点可以让更多的房哥房姐们不再处于“隐身状态”?
其二,如果说综合所得税制度的落实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那么就需要一个虽不能治本,但可以解决部分问题的办法与之“齐头并进”。单纯提高个税起征点的做法虽然远不如综合所得税制度科学、合理,但它也有一个优势,那就是简单易行,而且可以让中低收入群体拥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打个比方,这就好比一顿丰盛的中餐不能替代充饥的早点。
在回答记者提问,谈到有人因为买卖房屋而离婚的问题时,楼部长说:“如果一个政策出来,造成一些人间的悲喜剧,这个政策肯定是有缺陷的”。我们期待的是:无论个税改革还是房地产税的立法,都能够从群众利益出发,下定决心、完善细节。
本报评论员 庞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