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美俄就销毁叙化武达成协议,叙政府应在21日前向国际禁化武组织递交武器清单,联合国11月前派人员前往叙展开核查,2014年前全部销毁叙化武。20日,总部设在荷兰海牙的禁止化武组织证实,叙政府已提交该国化武项目首批清单。围绕叙化武的角逐似乎得以平息,然而,巴沙尔政权并没从根本上躲避过战火涂炭。不论是在联合国、在美俄间,还是在叙战场,叙化武危机走向仍存以下三大变数:
第一,叙政府不可能甘心情愿把握有的化武全部交出并承诺加入《禁化武公约》。在中东地区,部分国家长期以来把化武作为应对以色列的终极手段,这种简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可与以色列事实上拥有的核武器相对抗。正因如此,叙并没急于加入《禁止化武公约》,是当前4个没入约的国家之一。这次巴沙尔同意销毁化武并加入公约,显然是在两害之中取其轻——避免西方军事打击,至于是否最终全部交出化武并彻底销毁化武仍有待时间证明。
第二,国际社会不可能完全查清楚叙政府化武水平,并加以销毁。叙战事已持续两年多,国内派别林立相互割据,要彻底查清全部化武并加以销毁显然是天方夜谭。从《禁止化武公约》生效以来看,只有阿尔巴尼亚等小量化武国家按期完成销毁任务。2012年4月前,美国已销毁24924吨化学战剂,占其化学战剂总量的90%以上,俄罗斯已销毁24043吨化学战剂,占其战剂总量的60%。俄、美预计分别在2015年和2021年完成销毁。据估算,叙利亚至少有1000吨化武,要在1年间搞清楚并彻底销毁显然是不可能的。散落在反政府军手中的化武更不可能在短期内被收缴和销毁。
第三,国际社会在叙的博弈不可能因巴沙尔承诺放弃化武而停止。美国打击叙的鼓声似乎因巴沙尔交出化武而淡定,但仔细看,各种势力围绕叙的争斗一刻也没停。奥巴马尽管放缓对叙动武步伐,但却又提出公审巴沙尔的要求。即使巴交出化武,美国也可更坚定地认为巴对平民动用该武器是违反人道主义原则和国际法理的,更有理由通缉巴沙尔。俄罗斯坚持反政府力量也使用了化武,并准备公布相关证据。这些证据足以颠覆奥巴马把使用化武罪名全部强加在巴沙尔头上的做法。两年多内战中,叙至少发生十余次化武事件。角逐还延伸到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分成两派,难达成一致,安理会不可能做出有效决议,斗争还将继续在双边之间展开。
总之,化武只是叙内战演变的插曲,无论各方如何反应,都不可能改变当前该国战乱的走向,这毕竟是场有大国卷入、有宗教和文化冲突、有地缘利益的争夺。滕建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