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中小学生守则》不一定要修改]
新闻提示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透露,目前基础教育一司正在牵头进行《中小学生守则》的修订。他表示,应该让学生执行最该执行的一些规范,空洞的东西不一定都要。
据《京华时报》
在网上曾经有一个名为“中美小学生守则对比”的图表走红微博,引发众网友热议。对比之下,中国小学生守则被指“内容空洞,可操作性差”。例如,美国小学生守则当中包括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提问时举手、考试不许作弊等诸多对细节的要求,而中国小学生守则的主要内容基本上都是“热爱祖国”、“遵守法律法规”、“热爱科学”等比较抽象的“高深内涵”。
用过于抽象的条款来约束经验不足、理解力有限的小孩子,其实际效果肯定要画一个大大的问号,所以如果单从网友发布的对比图来看,我国的《中小学生守则》的确有修改的必要,把空洞、抽象的东西换成可执行的细则,将会更利于孩子对条款的理解与执行。
但是在网上贴出图表,对比中美小学生守则的网友,显然对相关情况的了解不够全面——我国不仅仅有内容比较抽象的《中小学生守则》,还有《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把这一个守则和两个规范放在一起看,就会发现它们所构成的“体系”还是比较完善的。从大的宏观层面来看,无论中学还是小学生,都应该爱国、守法、自尊自爱、爱学习、爱劳动……这些都是《守则》所要求的内容,这些要求虽然比较抽象,但也正因如此而具有“弹性”,可以说这些要求不仅仅在小学、中学阶段需要遵守,甚至可以作为一生的守则。
至于日常行为规范,则根据小学生和中学生各自的年龄特点,加以区别对待,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例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当中囊括了勤洗澡、早晚刷牙之类的条款,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则提出了不烫发、不染发、不化妆的要求。显然,这些条款不仅仅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美国的校园里有没有所谓“空洞”的东东?当然有,例如美国很多公立学校每天都要求学生宣誓效忠“上帝保佑下的国家”,而且这样的说法还一直存在争议,多次受到无神论者的挑战。也就是说,如果网友非要对比,也应该把我国中小学生守则当中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和美国学生说的“上帝保佑美国”放在一起;至于《美国小学生守则》无论翻译成哪个字眼,可以和它对比的都应该是《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虚心听取网友意见,积极向发达国家学习当然是好事,但是我们认为,《中小学生守则》不一定要修改,真正需要对比、借鉴的也不是纸上的条款该如何罗列。
其实,网上还有一些帖子更客观、更深入地对比了中美教育方面的差异,例如中国的学校教育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而美国的学校极其看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觉得要趁孩子年龄小时抓紧培养创造性思维;再比如中国的教育善于给孩子一个总结,把学生教到无问题就好;美国的教育则善于给孩子一个启发,把学生教到能够不断地提出新问题……
显然,这些差异才更加具有借鉴意义。
本报评论员庞岚
新闻提示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透露,目前基础教育一司正在牵头进行《中小学生守则》的修订。他表示,应该让学生执行最该执行的一些规范,空洞的东西不一定都要。
据《京华时报》
在网上曾经有一个名为“中美小学生守则对比”的图表走红微博,引发众网友热议。对比之下,中国小学生守则被指“内容空洞,可操作性差”。例如,美国小学生守则当中包括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提问时举手、考试不许作弊等诸多对细节的要求,而中国小学生守则的主要内容基本上都是“热爱祖国”、“遵守法律法规”、“热爱科学”等比较抽象的“高深内涵”。
用过于抽象的条款来约束经验不足、理解力有限的小孩子,其实际效果肯定要画一个大大的问号,所以如果单从网友发布的对比图来看,我国的《中小学生守则》的确有修改的必要,把空洞、抽象的东西换成可执行的细则,将会更利于孩子对条款的理解与执行。
但是在网上贴出图表,对比中美小学生守则的网友,显然对相关情况的了解不够全面——我国不仅仅有内容比较抽象的《中小学生守则》,还有《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把这一个守则和两个规范放在一起看,就会发现它们所构成的“体系”还是比较完善的。从大的宏观层面来看,无论中学还是小学生,都应该爱国、守法、自尊自爱、爱学习、爱劳动……这些都是《守则》所要求的内容,这些要求虽然比较抽象,但也正因如此而具有“弹性”,可以说这些要求不仅仅在小学、中学阶段需要遵守,甚至可以作为一生的守则。
至于日常行为规范,则根据小学生和中学生各自的年龄特点,加以区别对待,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例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当中囊括了勤洗澡、早晚刷牙之类的条款,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则提出了不烫发、不染发、不化妆的要求。显然,这些条款不仅仅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美国的校园里有没有所谓“空洞”的东东?当然有,例如美国很多公立学校每天都要求学生宣誓效忠“上帝保佑下的国家”,而且这样的说法还一直存在争议,多次受到无神论者的挑战。也就是说,如果网友非要对比,也应该把我国中小学生守则当中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和美国学生说的“上帝保佑美国”放在一起;至于《美国小学生守则》无论翻译成哪个字眼,可以和它对比的都应该是《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虚心听取网友意见,积极向发达国家学习当然是好事,但是我们认为,《中小学生守则》不一定要修改,真正需要对比、借鉴的也不是纸上的条款该如何罗列。
其实,网上还有一些帖子更客观、更深入地对比了中美教育方面的差异,例如中国的学校教育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而美国的学校极其看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觉得要趁孩子年龄小时抓紧培养创造性思维;再比如中国的教育善于给孩子一个总结,把学生教到无问题就好;美国的教育则善于给孩子一个启发,把学生教到能够不断地提出新问题……
显然,这些差异才更加具有借鉴意义。
本报评论员
前一篇:标题“以房养老”尚缺少细节铺垫
后一篇:2013年0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