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流动性趋紧是杞人忧天
股市里有千紫万红的幻想,也有无边无尽的忧愁。始终保持一定的警觉是必须的,但是过度的忧虑是不必要的。有些忧虑,就是完全不必要的,比如所谓流动性趋紧。
这种观点认为,流动性趋紧会导致股市缺钱,股价大面积下跌,绩优股也难免。他们认为,前年的股灾,就有流动性趋紧的因素。
可我认为,担心流动性趋紧是杞人忧天。
要明白这个道理,必须先明白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原理,原理是不会过时的。
所谓流动性趋紧,是从全社会层面,是从全流通领域来说的。个别的局部的缺钱,不能称为流动性趋紧。只有全社会货币供应量低于需要量时,才会出现所谓流动性趋紧。流动性紧缺的显著表现是物价指数下跌。
在贵金属货币时代,当经济发展所需货币量增大,而金银货币供应不足时,就会表现为流动性趋紧。
在纸币时代,原本意义上的流动性趋紧几乎从来没有发生过。
我们知道,当前处在纸币时代,纸币时代的货币分为流通中货币(俗称现钞)和存款货币。现钞货币只有纸张、印刷、运输、保管成本,而存款货币几乎是零成本,可以无限量发行。这和贵金属货币成本昂贵,不能无限制投放的情形完全不同。
从各国的实践看,货币当局普遍有适度货币宽松的动机。货币宽松有助于引发人们的货币幻觉,促使经济活动加快,从而剌激经济发展。所以各国货币当局都把轻微通货膨胀(通常在2%以下),作为货币政策目标。近几年来,日本和欧洲各大国央行实施零利率政策,将流动性宽松演绎得淋漓尽致。我国占货币大头的活期存款,实际上也是负利率,也是在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尽管名义上是稳健政策。
我国前几年曾经有过极为短暂(几天)的所谓流动性偏紧,但那是央行刻意为之,让商业银行警觉,是为了纠正过于宽松的政策,但不是原本意义上的流动性紧缺。
股灾时常常千股跌停,那是因为泡沫剌破,争相逃跑引起的,与全社会流动性紧缺没有一分钱关系。
个别企业、个别项目缺钱,是资金链断裂,与全社会流动性趋紧更是毫不相干。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之下,也会出现个别企业、项目缺钱的事情。个别不能代表整体,这是浅显的道理。
临近农历年新旧交替之际,股市徘徊不前,也许是这个所谓流动性趋紧的担忧起了一定作用。
当前股市二八分化较为明显,市场风格偏重低估值、高成长的绩优股,这是一个好事。持有低估值、高成长的绩优股(比如亨通光电),完全可以抛弃所谓流动性趋紧之类的忧虑,静待股市上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