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肖钢:应重申救市资金不退出并优化持仓
11月19日,华泰证券发布了一篇研报,其中关于证金减持的内容引发了轩然大波。这份研报指出“10月起证金不再增持,10月上半月减持贵糖股份、闽东电力、金隅股份、深天地A等10只股票;11月(上半月)继续减持海南航空、蓝星新材、攀钢钒钛、高盟新材、三全食品等14只股票”。又有文章爆料,“10月份,证金公司已悄然减持了20只股票。11月份,人们经常可以看到,成批的股票通过程序化交易将大单挂出,显然是证金公司在减持。”
股灾刚刚过去,投资者惊魂未定,对于这类具有重大影响的消息,人们非常敏感。11月27日沪指暴跌200点,似乎股灾重现,原因固然很多,但人们对此条消息的疑虑,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有人相信是真的,也有人怀疑是假的。投资者希望看到正规渠道的消息,以正视听。
然而,证监会近期连续两次新闻发布会,都对此重大问题三缄其口,避而不谈,非常不合情理。
按照常识推理,证监会不否认,就意味着是真的。如果是真的,那就应当广而告之,因为所有市场参与者都有平等的知情权。现在只有少数机构知道内情,而多数市场参与者或者蒙在鼓里,或者半信半疑,显然有失公平。
我认为,证监会应当就此事项尽快向市场作出说明,消除市场疑惑,还市场以公平。
我建议,管理层应信守8月14日作出的“今后若干年,证金公司不会退出”的庄严承诺,如果前期确有减持,立即停止减持行为。不仅仅是证金公司,还有汇金公司、为救市而专设的基金等等,凡是国家用于救市的资金,都要与证金公司保持一致。
管理层应尽早向市场再一次重申:救市资金今后若干年不退出。
当前市场并未完全走上正轨,投资者心态依然不稳,此时就开始退出,一是出尔反尔,失信于民,二是不利于稳定市场。
但是,救市资金的不退出,应当是总量上的不退出,可以也应该在持仓结构上予以优化。
国家队救市资金在股票大面积跌停之时,被所谓救流动性的说法误导,在买入大批蓝筹股的同时,也买入了一批梅雁吉祥之类的垃圾股和高市盈率、高市净率股票(简称“双高”股票)。当时为救流动性而买入垃圾股和“双高”股票,是救市队伍中的内鬼们为牟取私利而忽悠的结果。其实大量买入低市盈率、低市净率的蓝筹股,同样也是向市场输入流动性,根本没有理由买入垃圾股和“双高”股票。让那些原来就被暴炒、估值上了天的股票(市盈率百倍千倍)在股灾中回落到合理位置,正是天大的好事。不料国家队买入这些估值还在半空中的股票后,又被一些别有用心的投机客利用,引发垃圾股和中小股票一轮又一轮恶性炒作,对市场起了极为不好的示范作用。
在市场基本稳定的当前及以后,救市资金应该逐步退出这些垃圾股和“双高”股票,将腾出的资金转而配置于低估值蓝筹股中(当前有一大批增长潜力大的低于10倍市盈率、5倍市净率的蓝筹股),并告知市场,引导市场遵循价值投资理念投资,稳定上证50、沪深300等蓝筹股指数,建设一个健康的股市。
我们多少年来提倡价值投资,反对过度炒作,市场总不买账。现在国家队掌握了数量巨大的股票,完全有能力通过实际行动来引导市场。
而且,救市资金优化持仓结构,可以规避垃圾股和“双高”股票将来价格下跌的损失,享受低估值蓝筹股价格上升的好处,确保若干年后退出时保值增值。
(12.1已发送证监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