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面常常扑朔迷离,行情也因此飘忽不定。
沪港通是一个大事件,已经影响了市场大半年。前三天的调整,就有沪港通消息忽忽悠悠的功劳。有人判断会比预期更晚,理由是港股环境不稳,且预期的本周一没有动静。不过周三就有了新动向,报道有多家券商日前接到上交所下发的通知,主要内容是告知券商着手准备材料,并在本周三前递交申请,以获得港股通业务资格。据了解,只有通过港股通现场检查的券商才有资格申请开通该业务。9月30日,上交所曾向多家券商发出已通过现场检查和各项技术测试的确认函,意味着该批通过现场检查的券商有望首批获得港股通业务试点资格。上海一家接到通知的券商负责人表示,上交所可能需要一周左右的审核时间,他们目前已着手启动投资者开户工作,符合沪港通交易规则的客户可在券商营业部办理相关手续,待到沪港通正式启动后便可买卖港股。据悉,有望成为首批沪港通试点的券商大多启动了预约开户业务。
周三还有消息说,十月新股又进入密集发行的一波,且可能有所加速。接常规思维,这算是利空。
顶着新股发行可能抽资的压力,又迎着沪港通利好,周三股市顽强上升,一阳盖两阴,再现强势特征。冲破2400点,看来易如反掌。
又有消息称,随着7月份以来股指的步步走高,大小非减持蜂拥而至。数据显示,9月1日至9月30日,沪深两市共有497家公司的股东减持,累计减持30.58亿股,累计套现362亿元,环比8月297家公司累计净减持15.85亿股、套现163.96亿元,两项数据均接近翻番,不仅创年内新高,同时也是历史最高月度水平,甚至远超过历史第二高的2013年12月份的166.60亿元。这是有资金在出逃。
沪港通是沪股的重大利好,也是港股的重大利好,两地市场因此双赢。
总体上利好两地股市,但其中两类板块受影响天差地别。在制度安排上,沪港通资金只能投资蓝筹股和A+H的股票,两市共841家,其中沪股568家,港股273家。蓝筹股的利好铁定无疑。
资金进入蓝筹股,必然要撤出垃圾股。所谓垃圾股,首先当然是指那些资不抵债的、濒临退市的纯粹垃圾股(如昌九生化),还包括那些市盈率高达50倍、百倍、千倍的股票,主要是创业板、中小板中的股票。凡是价格虚高的股票,都应归属于垃圾之列。前面说到的九月份大小非加速减持的,正是这种股票。股价炒到如此高价,大股东不减持,那就不是大股东,而是十足的大傻冒。大股东们比炒家们更理智。他们明白,沪港通来了,垃圾股好日子到头了,不提前跑路,等死不成?
沪港通的生日,就是垃圾股的末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