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资深投资者,我十分关注影响市场的各种重大问题,尤其关注管理层对这些重大问题的回应,以便找到答案。
我发现,管理层虽然通过每周五的新闻通气会和其他方式,对一些市场疑问和建议作了解释和表态,但对某些市场普遍质疑的重大问题,采取了装聋作哑的态度,权当没有听见,不置一词。而这些问题,往往是制度性问题,是阻碍股市正常健康发展的基础性重大问题。试举两例。
一,股指期货偏向做空问题。市场普遍质疑,股指期货的制度鼓励做空,限制做多。做多有上限,做空无限制,直接的结果是股指期货长期低迷,长期压抑股指。大机构利用资金优势热衷于做空期指赚钱,在股市抛售股票做空推动期指下跌。大机构做空成瘾,股市怎能健康?
对于这个问题,有专家认为不是问题,而是误会。但也有很多专家以充分的事实为根据,确认不合理的期指制度是长期熊市的根源之一,纷纷建议修改期指制度,有的建议非常时期暂停期指交易,或限制做空。普通投资者声讨期指制度更是人数众多,一浪高过一浪。但我们的管理层对此不置可否,就当没有这回事一样。
二,缴款申购新股问题。市场普遍质疑,新股市值配售全额缴款申购的规定极不合理,一方面致使已经套牢的投资者无法申购新股,一方面又促使投资者必须抛售老股来申购新股,加剧了股市的波动下跌。以前曾经实行过先按市值申购,中签后再缴款的办法,实践证明非常成功。为什么这次越改还越糟糕?投资者(包括笔者)普遍建议恢复以前的“先申购后缴款”的好办法。但管理层不理不睬,一意孤行。
一月份开闸的IPO,已经证明市场的质疑有道理。市场继续呼吁,指望打补丁后的新规定,会补掉缺陷。但结果是依然故我,市场越走越弱,也没有看到管理层的任何解释。
我认为,上述问题是影响市场的重大问题。管理层应组织持不同意见的专家认真研究,做出趋利避害的制度修改,对市场作出回应。
修改制度,应以是否有利于公平公正,有利于市场健康为标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