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作文
(2020-11-23 15:59:15)| 分类: 考试 |
言论材料类作文训练
一、言论材料类作文写作指导
1、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方志敏
2、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个个人的本分。
——陶行知
3、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黄大年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
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书生报国成何计(高考优秀作文)
回望百年,国运坎坷,幸有心怀热血之志士,齐心蹈厉,国难才平,中华乃兴。他们用信念照亮前路,用职责坚定步履,更把个人之力汇入时代的洪流,助力民族前进的车轮。
信念,是爱国的初心,是报国的前提,是爱国之“知”。百年前的华夏,如万马齐喑。个人命运如江上浮萍,国家命运前途未卜。在“一切从洋,中国完事不如人”的叫嚣声中,梁启超振臂高呼:“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他相信中华文明并不全然落后,未来的光明终会点亮全人类。在失掉自信的国人垂头丧气之时,鲁迅呐喊:“中国自古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相信风雨压不垮中国的脊梁。几十年后,一位领袖把外国对中国的蔑视和威胁看作“蚍蜉撼树”,心中是中华民族必将崛起的坚定信念。正是这种信念,让爱国之情得以迸发,让报国之志不坠青云。
责任,是爱国的底线,更是报国的基础。在普法战争中,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愤然辞去曾引以为傲的柏林大学教授职位。“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又祖国”,他的话掷地有声,也告诫后人:爱国是每个公民的本分。钱学森、李四光、茅以升……他们放弃了国外优渥的工作条件,回到贫穷的祖国。正是因为他们认识到,倘使抛弃了爱国、报国这一基本的职责,所谓理想事业都是无根之树、空中楼阁。爱国之责任,成为他们取得卓越功绩的基石。
百川东流,才能掀起洪波浩荡。如果你爱国,请用一点一滴的实际行动报国。晏阳初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他出生在中国饱受屈辱的19世纪末,毕业于久负盛名的耶鲁大学,归国前身为文学博士的他立志不当官,要把一生奉献给劳苦大众。他相信,救中国就要开启民智,而开民智,首先要帮助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他与陶行知、张伯苓等人建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深入河北一个贫困的小城定县发展平民教育。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定县仍是整个河北农村文盲最少的地方。他用一生实实在在的行动来爱国,诠释了爱国赤子之心的内涵。
叶嘉莹先生有诗云:“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心中铭记责任,知行合一,方可教育影响世人。
国运待昌,我辈深感责任之重大,愿你我效法先贤洗流入海,共襄盛举。
三、实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外表的美只能取悦于人的眼睛,而内在美却能感染人的灵魂。
——伏尔泰
当美的灵魂与美的外表和谐地融为一体,人们就会看到,这是世上最完善的美。
——柏拉图
读了上面两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
(1)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诗人食指)
(2)我们在谈论未来的时候,未来已来,当我们讨论将至的可能性时,将至已至。面对席卷而来的未来浪潮,我们只有以变革的姿态迎接未来,决胜未来。(教育家袁振国)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感悟?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或思考,就此写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