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阿房宫赋》

(2020-11-14 17:32:28)
分类: 考试
《阿房宫赋》

1、《阿房宫赋》中六王毕,四海一两句交代了阿房宫修建的历史背景是六国灭亡,天下一统 

2、《阿房宫赋》中,起势雄健,表现秦王一统天下、势如破竹的句子是:六王毕,四海一

3、《阿房宫赋》中,描写秦国耗费木材之多,建造阿房宫的句子是:蜀山兀,阿房出,侧面写出阿房宫的工程浩大
4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阿房出开篇点题,为全文张目。结尾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作结, 警醒后人切勿重蹈秦人覆辙, 卒章显志。

5、《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占地之广,面积之大,楼阁之高的句子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6
、《阿房宫赋》中覆压三百余里一句直接点明阿房宫占地广阔,骊山北构而西折则指出阿房宫建筑的走势

7、《阿房宫赋》中覆压三百余里一句用夸张的手法,直接从正面概括写阿房宫占地面积极广工程浩大;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两句 借山来侧面衬托阿房宫之大。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借两条大河,以此来衬托阿房宫之大

8、《阿房宫赋》中,作者在总结六国和秦国灭亡的历史教训后,提醒唐朝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覆辙的句子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9、《阿房宫赋》中,作者提出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百姓,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的句子是: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10 杜牧说族秦者秦也”,认为秦国亡于自身,随后又指出这类历史悲剧一再重演的原因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阿房宫赋》指出,秦与六国都是自取灭亡。他认为使六国各爱其人”,则六国能抵御强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秦可江山永固。

11、告诫后人只是哀痛,却不借鉴灭亡的教训仍然会让人痛惜的句子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2、《阿房宫赋》中杜牧用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指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他们自己造成的,然后指出秦灭亡的原因是:“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13
、《阿房宫赋》中,作者用夸张手法,历数阿房宫建筑密度极大,楼阁之多的句子是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14、《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比喻、夸张手法描写阿房宫建筑之密集、数目之多的句子是“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15、《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走廊曲折、屋檐高耸的特点的句子是: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16
 《阿房宫赋》中,描写宫殿、楼阁依地形而建,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的句子是: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17
、 《阿房宫赋》中用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两句描写阿房宫建筑讲究依托地势,自然和谐,房檐屋角神采飞扬,富有建筑艺术之美。

18、《阿房宫赋》中用盘盘焉,困困焉两句描摹阿房宫建筑群的形态有的像蛇在盘旋有的像谷仓一样。
19
、《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比喻手法、反问语气、惊诧口吻描写阿房宫中水上桥梁的句子是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20
、《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比喻手法、反问语气、惊诧口吻描写阿房宫中楼阁之间通道的句子是: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21
、《阿房宫赋》中高低冥迷,不知西东两句写阿房宫中桥梁高高低低分不清东西南北《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比喻、通感、夸张等手法描写阿房宫中歌舞之盛的句子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冾袖,风雨凄凄。
22
、《阿房宫赋》中,作者用夸张手法描写阿房宫中歌舞之盛导致气候变化的句子是: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23、《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比喻、夸张手法描写描写宫车经过的句子是:雷霾乍惊,宫车过也。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两句则从听觉写宫车远去的响动,表现车去之远,暗应上文所写阿房宫之大。
24
25、《阿房宫赋》中,作者用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宫人们不得秦王临幸的落寞心境的句子是:辘辘远听,查不知其所之也。
26
、《阿房宫赋》中烟斜雾横一句从视觉的角度写焚烧香草时的景象;“雷霆乍惊一句则从听觉的角度写宫车经过时的巨大声响。
   

27、《阿房宫赋》中以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两句描写阿房宫嫔妃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着皇帝临幸, 缦立远视一句描绘嫔妃渴望皇帝临幸时楚楚动人的姿态,后句“有不见者三十六年”写有人很久不得幸,写秦对之不惜。      

29、下文剽掠其人,倚叠如山”写六国对六国百姓的大肆掠夺,写六国之贪;“输来其间秦国对六国所贪掠之物的再次掠夺。      

30、《阿房宫赋》中,作者运用互文手法描写六国积累珍宝过程的句子是:”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31、《阿房宫赋》中,作者描写六国历经长久,掠夺人民大量财产的句子是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43
 俗话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阿房宫赋》中,表达同样意思的句子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44
、《阿房宫赋》中用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两句,对偶句描写了秦人不珍惜剽掠而来的珍宝,“弃掷逦迤一句写不仅贱用宝物,还到处丟弃,极显秦之奢侈。
 
45
、《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比喻夸张的修辞,以质问(反问)的语气,通过对比谴责(控诉)(揭露)秦统治者挥霍无度,极尽奢靡而不知珍惜的句子是:奈何取之尽锱铁,用之如泥沙?
47
、《阿房宫赋》中通过秦朝统治者搜刮天下百姓财富和挥霍财富截然不同的两种情形对比来批判秦朝统治者奢侈的句子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
 沙。
48
、《阿房宫赋》中用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两句表达了对秦的恶行的批判:索取财物时一丝一毫都要计较,挥霍时却丝毫不珍惜。
49
、《阿房宫赋》中,作者比喻、夸张手法描写阿房宫梁柱之多的句子是: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50
、《阿房宫赋》中,作者比喻、夸张手法描写阿房宫屋椽之多的句子是: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51
、《阿房宫赋》中,作者比喻、夸张手法描写阿房宫钉头之多的句子是: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52
、《阿房宫賦》中,作者比喻、夸张手法描写阿房宫屋瓦之多的句子是: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53
、《阿房宫赋》中,作者比喻、夸张手法描写阿房宫栏杆之多的句子是: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54
、《阿房宫赋》中,作者比喻、夸张手法描写阿房宫管弦繁复的句子是:
 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语。
55
、《阿房宫赋》中,表现秦王钳民之口的句子是: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56
、《阿房宫赋》中,表现秦王尽失人心、骄横顽固的句子是: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57
、《阿房宫赋》中,作者简明扼要地描写秦王朝迅速灭亡和阿房宫被焚烧的历史过程的句子是:成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恰焦土!
58
、《阿房宫赋》中成卒叫,函谷举两句简洁概括地写出秦末陈胜吴广起义这段历史

59、《阿房宫赋》中杜牧用楚人一炬,可恰焦土两句写出了农民起义埋葬了秦王朝的统治,阿房宫也随之化为灰烬。

60、《阿房宫赋》中用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来总结若六国爱人则不被秦灭,接着写如秦也爱人”,便不可能亡国灭族。

61、杜牧写《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那么则足以拒秦”;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那么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1.李煜《虞美人》词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

2.李煜《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两句,包含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也含蓄地表现出作者对人生的绝望。

3.李煜《虞美人》一词中,作者面对永不消逝的自然万物,直接抒发亡国之痛的两句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4.“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虞美人》一词用了这两个意象的句子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5.李煜《虞美人》一词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两句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深深感慨。

6.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两句,抒发了词人怀念故国、感慨今昔巨变之情。

7.在《虞美人》中,李煜回首故国,回想旧时宫廷犹在,物是人非之感涌上心头,唱出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8.在《虞美人》中,李煜以水喻愁,抒发国破家亡之恨的名句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9.李煜《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以春水来比喻愁绪,化抽象为形象,既写出了愁绪的汹涌浩荡,又写出了愁绪的连绵不绝、无尽无休。

10.李煜《虞美人》中,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了自己满腔愁绪的句子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黄河落日》
后一篇:言论作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