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比较,权衡利弊得失,这是我们所有人共有的“才华”,但这一才华却是我们投资路上最大的障碍,如果我们觉得自己有投资才华的话,那应该将这一“才华”应用在买入之前,一旦买入(投资),根据市场价格变化权衡利弊得失这一“才华”应该彻底放弃,因为这个时候,所做出的决定跟投资已经无关,“有所作为”谋求的不再是如何获取更多的投资回报,而是如何利用市场价格涨跌从其他股东身上占点便宜。如果我们在与其他股东的博弈中占了上风,获取了利益,慢慢的我们就会上瘾,进而可能改变投资原则,未来就会将更多的时间精力用在预测市场价格涨跌之上。
我以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巴菲特在买入盖可保险公司(GEICO),可口可乐之后不再根据市场价格变化施展自己的“才华”,正如我们所想的,也许他“聪明”的施展“才华”之后,可以获取更多的收益,但这么做会破坏他的投资哲学,进而使得他未来的行动会变得无所适从。“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可以这么做”,“遇到那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又可以那么做”,多么聪明的想法,可惜投资的敌人是我们自己,两套以及两套以上的原则一定会让自己变得无所适从,而要想战胜自己,只能坚守一套原则,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对于收购对象的标准,年复一年,除了规模,其他都没有变化。
任何一种可以获利的方法,我们都会有重复操作的冲动,上一次我通过“先卖后买”的行为方式,从其他股东身上获取了一些利益,我害怕自己未来还会这么做,所以必须趁“通过这种方式盈利的想法”还没有生根发芽之际,先将它扼杀在摇篮之中,希望将来自己重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还能明白现在的良苦用心。
市场上总是有各种聪明的人,他们可以预测上涨,同时又能够躲避暴跌,他们的各种言论,总是会让我们觉得自己的失算是因为自己能力不强,我不期望自己能够成长成这么牛逼的人,同时我也不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这么牛逼的人。
假设我侥幸躲过这次暴跌,我也不相信自己下一次还可以,而我的投资原则也不允许自己轻易避让,现阶段,除了继续分批买入,我什么也不做。
既然我们已经选择了“独孤九剑”,那就不要再修炼“蛤蟆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