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多的时候,以合理的价格整体收购优秀公司,然后让诚实能干的明星经理人尽情的施展他们的商业才华,进而让更多的消费者享受公司的产品与服务,从而让作为拥有者的我们获取可观的收益。
钱少的时候,以低估的价格在二级市场购买部分优秀公司股权,然后分享优秀公司团队所创造的利润。
以上两种不同状态下的行为方式是可持续的,长期做这样的事情,并尽力将它们做好,是可以获取可观的收益的,拥有这种想法的行为叫投资。在这种想法的基础上,利用市场愚蠢的疯狂,占点小便宜,可为也可不为,毕竟这种“占市场便宜的做法”是从利益的角度思考问题的。做投资这件事的目的确实是为了合理的获取可观的收益,但除“投资”之外的所有行为方式,都只是赚钱的手段。我不清楚纯粹从赚钱的角度思考问题的盈利方式有没有可持续性,毕竟做的人多了,怪才总是会有的,被幸运女神眷顾的,也总是会有的,但有一点我们必须要明白,就是只有可持续的盈利方式,才能让复利的威力淋漓精致的展现。
其实把“投资”这件事情做好并不难,跟智商高低也没有关系,难的是如何抛弃从利益的角度思考问题。如果撇开利益,仅仅只是从投资的角度思考问题,也就是说,如何以低估的价格购买优秀公司,然后通过长期拥有分享优秀团队所创造的利润,我想我们的判断力应该已经足够了。
我不知道是谁提出来要我们普通投资者去战胜机构投资者,或者去战胜其他普通投资者的,难道我们投资的目的是为了战胜别人?我个人认为,我们购买公司股权的目的与其他人毫无关系,只有整天想着“炒股”的人才会去跟别人比收益。(其实如果券商公司有足够的远见,应该效仿肯德基与麦当劳,一切都从娃娃抓起,让“炒股大赛”风靡中国所有大学校园。)
巴菲特自己一直做投资这件事,为了验证自己做的好不好,他找了个标准,就是用他投资的收益,与大盘指数的涨幅做比较,如果收益高于指数涨幅,就证明自己做的好,但他是在做投资这件事,不是比他购买的股票涨幅是不是超过了大盘指数。我不喜欢跑赢大盘指数这种想法,毕竟我们普通投资者没有实实在在的投资收益,所以无论如何,我都不会将自己购买的股票涨幅跟大盘指数的涨幅去做比较。
我们不想做事,就想获取收益,这种想法,我们每个人内心中都有,现实生活中好像行不通,于是,我们把这种想法移到股市,照道理说,如果我们以低估的价格购买了优秀公司,然后淡泊无为,坐享其成,也确实是可以获取可观的收益的,可惜我们期望在股市更快的“劳而多获”。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奇怪,现实生活中,真的需要我们勤劳苦干的时候,我们却贪图不劳而获,而当真的有一种可以不劳而获的赚钱方式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反而勤劳苦干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