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必须要拥有“非卖品”,这样做人才有气节,做事才能专注!投资需要根基,需要寻找到非卖品,如果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待价而沽,那么投资终将无法持续。
购买“非卖品”,是投资的精髓。如果我们因为某样东西价格低估就购买,那么当它价格回归正常的时候,你就不得不考虑卖出。这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虽然看上去很不错,且很有诱惑力,但我们应该放弃这种不错的想法,努力去寻找一种一旦我们买入,今后就不需要再费心的投资品。
对于投资,我们应该先寻找可以不卖的东西,然后再思考卖出的可能性。
(我们买入是为了拥有,不是为了卖出,但并不排除将来可能卖出。)
我们需要找到自己渴望拥有的非卖品,它是我们未来投资成功的基石。喜诗糖果,保险公司和可可可乐是巴菲特的非卖品,无论价格合不合理他都没有出售的想法。我们也应该告诉自己,价格不合理不是出售“非卖品”的理由。
对于非卖品,我们不需要在意市场的价格。以浦发银行为例,我购入的平均成本价格为每股9.5元 ,我不会将市场的价格涨跌计算在我的盈利亏损之中。我只计算它每年每股能赚多少钱。假如它明年每股收益为2元,不管到时候它股价是7元还是12元,对我而言,收益率都是一样的(2元/9.5元*100%),浦发银行会将一部分利润用于分红,比如10派5.5,剩余部分利润虽然没有分给股东,但它仍然是属于股东的。
我们花100万购买一间店铺,一年租金6万,我们很清楚的知道我们今年店铺的年收益率是6%,如何才能让一个人迷糊,搞不清它的年收益呢?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只要在这间店铺上面挂一个价格变动牌,每天,不,每小时给它一个报价,比如108万,111万,120万,90万,135万,时间一长,拥有者就会开始犯晕,错误的思维方式开始在他脑海中形成,到最后就会搞不清自己的年收益,甚至有可能会做出割肉这种愚蠢的行为。
对于待售品,我们可以用市场价格来判断盈利亏损。但对于非卖品,我们应该根据它的实际收益来判断盈利亏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