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活动:《小蚂蚁避雨》

分类: 教师公开课 |
2022学年第二学期教师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歌曲内容,能根据歌词和着音乐进行肢体表演。
2.体验与同伴合作进行情境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蘑菇头饰若干个。
2.教师自备图片(蘑菇、蚂蚁、下雨)。
3.音乐《小蚂蚁避雨》。
活动过程:
一、小蚂蚁和小蘑菇
1.教师出示图片,按歌词节奏,慢速、生动地朗诵歌词。
教师:我们一起来听一个关于“小蚂蚁和小蘑菇”的故事。
2.帮助幼儿了解歌词内容。
教师:故事中讲了一件什么事情?(鼓励幼儿按歌词内容回答,并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
二、欣赏歌曲A段“小蚂蚁避雨”
1.欣赏歌曲A段录音,鼓励幼儿随歌曲自由表演。
2.教师清唱歌曲一遍,边唱边用肢体动作表演。
三、尝试表演A段“小蚂蚁避雨”
1.再次欣赏歌曲,教师随音乐边唱边表演。
教师:你看到我表演了哪些动作?
(教师依次表演:两手在胸前搬东西的动作、两手举过头顶做避雨动作、两手在嘴巴边上做呼唤的动作、两手在头顶指尖相碰做雨伞动作。)
教师:请你看我的表演帮我唱歌。
(鼓励幼儿仔细观察教师的动作,随音乐跟唱该句歌词。)
2.幼儿学习动作,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跟唱歌曲。
教师:我们一起来学学这些动作,唱到了什么你就表演什么。
(引导幼儿在唱到相应歌词内容时表演相应动作。鼓励幼儿想出更多蚂蚁搬东西的动作。)
3.教师戴上蘑菇头饰,扮演蘑菇,幼儿扮演小蚂蚁,随音乐完整表演。
教师:小蚂蚁是什么时候躲到蘑菇伞下的?
(唱到最后一句“避一避”时。)
4.请两名幼儿扮演蘑菇,其余幼儿自由合作扮演小蚂蚁,完整表演A段1—2遍。鼓励幼儿随音乐跟唱,教师边唱边表演。唱到最后一句“避一避”时,扮蘑菇的幼儿向上伸出双臂,做雨伞状。
四、演演“小蚂蚁和小蘑菇”的故事
1.在幼儿表演到A段最后一句时,教师与幼儿在原地保持造型,静止不动(播放B段音乐),引导幼儿欣赏B段。
教师:接下去发生了什么事?
(幼儿表述后,出示后面三幅图片。引导幼儿重点学习最后一句“你帮我,我帮你,世界更美丽”,并学习表演该句动作。)
2.教师清唱B段歌曲,带领幼儿继续表演重点引导幼儿感受最后一句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3.播放完整音乐,师幼分角色表演。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
五、活动小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唱了歌曲《小蚂蚁避雨》,课后小朋友还可以跟小伙伴们一起深入探讨更多的表演动作,比如创编“一群小蚂蚁搬东西”的动作:一群小蚂蚁会怎样合作搬东西呢?
(引导幼儿两两合作或多人合作做抬、扛等动作。)
活动反思:
《小蚂蚁避雨》是一首叙事性的歌曲,它以故事的形式展开,讲述了小蚂蚁在搬东西时遇到下雨,两个小蘑菇叫小蚂蚁到它伞下避雨,后来雨停了,小蚂蚁感谢小蘑菇,小蘑菇说不客气。歌词内容是以故事的形式存在的,所以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是符合她们的年龄特点的。在活动中我也特意找了一个 FLASH 动画,让幼儿在边听边看的过程中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再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先让孩子大体了解主要情节,再随音乐伴奏按节奏说歌词,让孩子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我在说唱的时候都用动作给幼儿做出了提示,孩子们能够较正确的唱准休止符。一、没有用歌词里的话来提炼内容,活动中明显感觉幼儿对歌词没有掌握,问题出在分图欣赏时我没有及时用歌词里的话来提炼故事内容,没有给幼儿一种听觉节奏的刺激。因此,过渡到唱的环节时,幼儿歌词都不成清楚的情况下,无法顺利演唱。应该在每幅图出示时,幼儿自由表达图片内容后,教师用歌词里的话对内容进行提炼。这样,幼儿有了听觉上对歌词内容与节奏的刺激,活动就会进行的很顺利。每幅图出示后都进行一个提炼,这样幼儿对歌词的把握就会更快更准确。这是一个歌唱活动,重点在于幼儿唱得过程,唱得轻松、唱得开心。但是在活动的最后,我注重了幼儿的创编动作,幼儿表演的成分较多,导致忽略了歌词的深入和曲调的把握。创编环节是我班孩子的优点,每次歌唱活动,我总是让她们自编歌曲动作,今天的活动我也让孩子创编动作,但是从效果来看,孩子还没有基本上会唱歌曲,因此在编的过程中虽然孩子已经能把每一句的歌词转变成动作语言,但是她们不能完整的连贯的边唱边做。这一次活动,这样的标准对中班孩子来说,已经不简单,是不容易的了。相信他们在下一次音乐活动中,会表现的更加棒!总之,通过这次音乐活动,从准备到实施都使我收获颇多。对音乐活动的热爱会促使我不断学习与探索,敢于尝试、敢于历练,总结经验与不断反思,争取快速成长!

平阳县鳌江镇乐乐幼儿园
2023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