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绘本:《方格子老虎》

分类: 教师公开课 |
2017学年第二学期教师公开课
设计意图:
《方格子老虎》是一本充满趣味的绘本故事,说的是一只小老虎为亲人和伙伴带来与众不同快乐的故事,如何让孩子体会“方格子”的与众不同呢?于是我设计了这节综合活动。活动中,在小老虎的引导下,孩子们在方格子上玩起了《跳房子》的游戏,体会不同韵律的不同玩耍乐趣。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喜欢方格子老虎为别人着想的情节。
2.在游戏不同的节拍中,体验韵律的乐趣, 感受方格子老虎带给大家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绘本 PPT。
2.跳格子用的格子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欣赏绘本听故事:
1.教师操作 PPT 讲故事。
2.提问:你们……
一、欣赏绘本听故事:
1.教师操作 PPT 讲故事。
2.提问:你们家人有没有吵架?吵架到很生气?
幼儿的回答(及教师的回应)——幼:我爸爸妈妈经常吵(师:越吵越会爱)幼:爷爷奶奶吵。(老人也吵)幼:爸爸和奶奶吵(师:就是儿子和妈妈吵)幼:外公和妈妈吵 (师:爸爸和女儿吵)……
总结:家人之间就会像老虎那样吵架,总会又吵架的时候,吵架总是会生气,不快乐的。小老虎看见虎爸爸虎妈妈 吵得越来越厉害,它心里很难过,怎么办呢?有什么办法让他们快乐起来呢?
师:当家人吵架时,你有什么办法让他们快乐起来呢?
幼儿的回答 1:劝他们不要吵了;
幼儿的回答 2:安慰安慰说说好话;
幼儿的回答 3:我帮帮妈妈。帮帮奶奶(谁有道理就帮谁)……
师:我们来看看小老虎有什么好方法呢。有什么办法让 爸爸妈妈快乐起来呢?
3.教师继续操作
PPT
讲故事。
二、做跳格子游戏:
1.老师念童谣:跳格子,造房子,造好房子生儿子。
问:什么是童谣? 幼儿的回答:好听的儿歌。
2.念童谣自主跳格子:
幼儿的回答:13 间、11 间、8 间……邀请部分幼儿点着格子图念童谣。
3.念童谣按规定跳格子: 师:现在请你们念完童谣只造 4 间房子。
幼儿尝试。
师:还能造得更少吗?
4.增加难度跳格子:
师:不出声数数,一共有几格?(16 格)让幼儿尝试, 念完童谣造 16 间房子。、
我的思考:能力线——放在游戏中,给幼儿能力的挑战,教师先退后,让幼儿自主游戏,随后慢慢推进。 5、教师念改编过的童谣:跳格子,造房子,造好房子 娶娘子,娶好娘子生儿子。
我的思考:应老师巧妙整合沪语童谣,改编成趣味十足的游戏,别出心裁,成为活动亮点。
三、故事的结尾:
1.师:“……只留下横条纹……这是怎么回事?”
幼儿的回答:被雨淋掉了。 问:你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方法带给大家快乐?
2.屏幕上出现一只竖条纹的老虎。 问:为什么这只老虎是竖条纹的?
幼儿的回答:老虎本来就是竖条纹的,故事里的老虎站 起来了,所以是横条纹。
我的思考:认知线抓住了核心点——最后结束部分恰到 好处地点题。
课后反思:
《方格子老虎》这个绘本故事,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很深远的意义。这个教学活动,给予孩子的不仅仅是绘本书画面内容所带来的一些寓意和理解,同时能紧紧地抓住孩子的童趣特征,围绕“快乐”这个中心点、兴趣点,将绘本教学融入到有趣的游戏情景中。
本节活动的整个环节我模仿的是应彩云老师的课,应老师的绘本教学设计的非常多样化,能让看似单一的讲述活动融汇游戏,让孩子们真正的在游戏中获得知识,这也正是符合了《指南》里面“孩子们的学习活动是在游戏中进行的”。在应老师的课堂里面,孩子们说家里面发生吵架并怎么样来解决的时候,她基本上让每个孩子都说了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这也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让每个孩子表达家人吵架以后怎样带给他们快乐,通过大多数孩子的谈话,以此环节来达到情感目标的提升。
总之,这节教学活动,我自己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自己上课的应变能力,对于每次课堂上没有预设到的生成的问题总是变得不自然,不知所措。又比如孩子说到“我爸爸和我奶奶吵架”,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我们要做一个孝敬老人的人,爸爸和奶奶吵架就是不对的,而我只是很浅显的说了一句这样是不对的,我们不能这样做。模仿别人的课总是觉得没有自己通过研讨出来的活动那么的自然,我想以后,要更多的上这种公开课,不管每一次的好与不好,但是自己都成长了,都历练了,真心希望自己能够进步多一些。
平阳县鳌江镇乐乐幼儿园
2018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