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洛阳中秫酒业(四)及赏析
(2025-11-10 21:21:42)
标签:
美景诗联文化杂谈 |
分类: 美丽霞浦 |
题洛阳中秫酒业(四)及赏析
林承强撰
史记行香子,中藏汉典千年味;
酒经虞美人,秫展华樽万象春。
以下是对林承强先生题洛阳中秫酒业对联的赏析,结合历史典故、文学意象及酒文化内涵展开分析:
一、意象选取:双词牌勾连文史
“史记行香子”,“行香子” 为宋代经典词牌,苏轼曾以此牌写下“清夜无尘,月色如银”的旷达之作(《行香子•述怀》),其作融酒兴、哲思于一体,呼应酒文化中的超脱境界。“史记” 暗喻酒业传承如史书厚重,而“中藏汉典千年味”直指酒液中沉淀的华夏文明精髓。汉晋文献如《酒诰》已载酿酒技艺,汉代名酒“酃醁”更被曹植、左思等咏赞,凸显“千年味”的历史纵深。“酒经虞美人”,“虞美人” 词牌承载南唐李煜“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深婉情韵,此处化用为酿酒经典,暗喻酒如艺术需精工雕琢。“酒经” 呼应苏轼《东坡酒经》,宋代酿酒技术已系统化,“秫展华樽”中“秫”(糯稻)正是中原古酒核心原料,如酃酒以麻矮糯酿制,香醇稀有。
二、炼字匠心:动词激活时空张力
“藏”与“展”的辩证:“中藏汉典千年味”——“藏”字凝练酒封存时光的底蕴;“秫展华樽万象春”——“展”字迸发开坛时万物复苏的生机,形成“窖藏历史”与“绽放新生”的意境对比。“秫”的文化符号:特指糯稻,是中原古酒工艺的灵魂。如宋代酃酒“酿为春酒”,其工艺暗合“万象春”的繁荣意象,喻指酒业焕发传统生机。
三、洛阳地缘:酒脉与文脉的交织
洛阳作为中原酒文化重镇,历史上白马寺、龙门石窟等景观常入诗联,本联以“洛阳”为题,暗合地域文脉。上联“汉典”关联河洛文明,下联“华樽”呼应洛阳牡丹“万象春”的盛景,将地方风物升华为文化符号。
四、艺术手法:双关与对仗的妙用
双关隐喻:“行香子”既为词牌,亦暗合酿酒时香气流转之境(佛教“行香”为焚香巡礼);“虞美人”既指词牌,亦喻酒如美人,风华绝代。工对结构:“史记”对“酒经”(典籍类), “行香子”对“虞美人”(词牌类);“千年味”(时间纵深)对“万象春”(空间盛景),时空交织中彰显酒文化的永恒生命力。
五、精神内核:传统与创新的共鸣
联语以“千年味”坚守古法,以“万象春”拥抱时代,揭示中秫酒业的使命——如苏轼《行香子》的洒脱与李煜《虞美人》的深邃融合,在传承中酿出新韵。末句“万象春”更暗含企业如春木勃发,助推中原酒文化复兴的愿景。
结语:林承强先生此联以词牌为骨、史酒为魂,廿四字凝练千年中原酒脉。林承强先生以文心雕琢,使汉典余香萦绕杯盏,让洛阳秫酒在当代焕发诗性光芒,堪称酒文化与楹联艺术的双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