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调歌头定西渭河源感怀(依毛滂体)及赏析

(2025-10-29 19:38:09)
标签:

美景

诗联

杂谈

文化

分类: 美丽中国

水调歌头定西渭河源感怀(依毛滂体)及赏析

林承强

 

溯源寻故道,陇上起苍烟。

碧波轻泻云外,滋养万千年。

曾见羲皇画卦,又仰禹功勋烈,史迹逐流泉。

山骨凝清气,水脉孕灵篇。

 

登陇首,舒望眼,意悠然。

梯田层叠如画,麦浪接晴川。

药圃香风千里,紫菀当归遍野,丰岁乐农闲。

一曲新时代,歌彻白云边。

 

以下是对林承强先生《水调歌头·定西渭河源感怀》的赏析,结合词作内容与相关文学传统,分四部分展开分析:

一、时空交融的史诗格局

历史纵深,上阕“溯源寻故道”以渭河为文明纽带,串联“羲皇画卦”(伏羲创八卦)、“禹功勋烈”(大禹治水)两大上古符号,呼应苏轼词“儒释道融合”的哲思传统,将河流升华为中华文明的精神血脉。“史迹逐流泉”暗用流水意象承载历史记忆。自然灵性,“山骨凝清气,水脉孕灵篇”以拟人手法赋予山水人格化特质,山为风骨、水为文脉,合苏轼“物我交融”的境界,凸显渭河源作为自然与人文双重摇篮的地位。

二、乡村振兴的诗意镜像

田园新画卷,下阕“梯田层叠如画,麦浪接晴川”以工笔勾勒地貌特征,“层叠”“接”字动态呈现农业景观的壮阔,较之“浮生得余闲”的个体抒怀,更具集体性时代气息。“药圃香风千里,紫菀当归遍野”巧妙植入定西特产药材(当归、紫菀),既写实又谐音双关(“当归”喻游子归乡、产业兴旺)。民生安乐图,“丰岁乐农闲”浓缩政策惠农成果,与结句“一曲新时代”形成闭环,突出“歌彻白云边”的昂扬气韵,展现脱贫攻坚后的地域新生。

三、艺术手法的传承创新

体式突破,依毛滂体而作,却突破宋词婉约底色。上阕苍茫史笔近苏轼豪放词风,下阕明快田园似曾觌清丽格调,形成“雄浑-明媚”的二元张力。意象锻造,“陇上起苍烟”以“苍烟”勾连历史尘雾与生态治理,较苏轼“转朱阁,低绮户”的静态月景更具地域质感;

“碧波轻泻云外”以“泻”字活化水流,直追“清风明月”的天然意境。

四、词史坐标中的当代价值

此词延续《水调歌头》词牌“天人对话”传统,但将苏轼“宇宙之问”转化为“大地之答”:以渭河为针,穿引文明基因与乡村振兴的双线,完成古典词体的现代转译。结句“歌彻白云边”以声振寰宇之势,为“脱贫攻坚”“生态文明”等国家叙事赋予诗意注脚,开创“新田园词”美学范式。

结论:林词以渭河为轴,熔铸上古符号与当代农事,在毛滂体的框架中注入豪放词魂与双关妙趣,既承苏轼“天地人融合”的哲思,又扬曾觌“物象精微”的诗艺,堪称新时代山水词的地域样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