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律长溪秋兴其八(步杜甫秋兴其八韵)及赏析

(2025-10-06 12:27:25)
标签:

诗联

文化

美景

杂谈

分类: 美丽霞浦

七律 长溪秋兴其八(步杜甫秋兴其八韵)及赏析

林承强

 

扶桑阁外彩霞迤,赤岸潮平映古陂。

碧浪浮沉鸥鹭影,红林盘错凤龙枝。

渔舟载月星槎转,妈祖巡安烛火移。

空海遗踪碑碣在,秋花香伴钓丝垂。

 

附:杜甫秋兴其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以下是对林承强《七律 长溪秋兴其八(步杜甫秋兴其八韵)》的赏析。这首诗是步杜甫《秋兴八首•其八》的韵脚而作,描绘福建霞浦赤岸的秋日风光,融入妈祖文化和历史遗迹,表达对自然美景与文化传承的赞美。

1. 首联:远景描绘,壮丽与怀古的交融

林诗原文:“扶桑阁外彩霞迤,赤岸潮平映古陂。”

此联以宏阔视角开篇,“扶桑阁”暗指日出之地,象征生机;“彩霞迤”勾勒出霞光延展的动态美,呼应杜甫原诗“昆吾御宿自逶迤”的蜿蜒意象。而“赤岸潮平映古陂”则点明霞浦赤岸的地理特色,“古陂”暗示历史沉淀,潮水平静映照,营造出静谧怀旧氛围。对比杜甫诗首联写长安周边山水(如“紫阁峰阴入渼陂”),林诗将焦点转向滨海风光,少了杜甫的乱世哀愁,多了份地域性的壮丽与和谐。这种转换体现了步韵的创新:杜甫借景抒国破之痛,林承强则以霞浦秋景寄寓文化传承的永恒。

2. 颔联:中景特写,自然意象的灵动与象征

林诗原文:“碧浪浮沉鸥鹭影,红林盘错凤龙枝。”

颔联聚焦自然细节,“碧浪浮沉鸥鹭影”以动衬静,鸥鹭在浪中若隐若现,暗喻生命自由;而“红林盘错凤龙枝”用“凤龙”象征祥瑞,与杜甫“碧梧栖老凤凰枝”形成鲜明对照1。杜甫原句强调物产丰饶(如香稻、梧桐)以怀念盛唐,林诗则借“红林”的盘错枝干展现霞浦的生态之美,寓意自然与人文的共生。这里,林承强化用了杜甫的象征手法,但将凤凰、龙等意象本土化,体现妈祖文化中的祈福主题(霞浦是妈祖信仰重地),情感更显乐观。

3. 颈联:动态人事,民俗与神话的浪漫交织

林诗原文:“渔舟载月星槎转,妈祖巡安烛火移。”

颈联转入人文活动,“渔舟载月星槎转”描绘渔民夜航的浪漫场景,“星槎”借用张骞乘槎典故,暗示航海精神;“妈祖巡安烛火移”则直接融入霞浦特色妈祖信仰,烛火移动象征神佑平安。此联对应杜甫“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但杜甫写长安仕女游春的闲适,林诗转为渔村民俗的虔诚与活力。引用《秋兴八首》整体结构分析,杜甫后五首详写长安往事以抒今昔之慨,林诗却以“妈祖巡安”将神话与现实结合,表达对地方文化的自豪,情感从杜甫的悲郁转向温暖。

4. 尾联:抒怀结笔,历史遗迹与秋思的余韵

林诗原文:“空海遗踪碑碣在,秋花香伴钓丝垂。”

尾联收束于怀古,“空海遗踪碑碣在”指霞浦赤岸的唐代空海大师遗迹,呼应杜甫“彩笔昔曾干气象”的文人追忆。而“秋花香伴钓丝垂”以花香钓丝作结,营造闲适意境,类似杜甫“白头吟望苦低垂”的垂首沉吟,但林诗将哀愁转为淡泊:杜甫叹个人白头,林诗则借“钓丝垂”隐喻隐逸生活,表达对秋日静好的珍视。整体上,林诗尾联保留了杜甫的今昔对比框架,却以霞浦的历史与现实交融,传递文化延续的慰藉。

总结:林承强先生此诗在步韵中展现了高超的创造性:结构上严格遵循杜甫七律的章法(首联起兴、颔联铺陈、颈联转人事、尾联抒怀),但主题从杜甫的乱世忧思转向地域文化的颂扬。意象上,彩霞、碧浪、妈祖烛火等元素,赋予秋景以滨海浪漫色彩;情感内核则通过“空海遗踪”“秋花香伴”等句,将个人闲适与历史厚重结合,少了杜甫的沉郁,多了份平和的人文关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