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霞浦三沙开渔节及赏析
(2025-08-10 11:24:08)
标签:
旅游美景诗联文化 |
分类: 美丽霞浦 |
渔歌子 霞浦三沙开渔节及赏析
林承强 撰
灯阵连霄破晓烟,千帆争渡鼓声喧。
舟犁浪,号声欢,长风直向海云边。
简介:2025年霞浦县三沙镇开渔节于8月5日在三沙中心渔港盛大启幕,669艘渔船扬帆出海,标志着伏季休渔期结束,新一轮渔业生产正式启动。活动以“千帆竞发争‘鲜’忙”为核心,融合传统渔业文化与现代管理规范,展现了三沙作为闽东渔场重镇的活力。渔船规模与作业特点,本次开渔渔船涵盖桁杆拖虾、笼壶类、刺网和灯光围(敷)网作业四大类型,其中灯光围网船因配备强光灯阵列成为亮点,白天亦可清晰观察到设备布局。渔船已完成加冰、加油等补给,目标捕捞梭子蟹、马鲛鱼、白鲳等经济鱼类,期盼满载而归。开渔前,渔政部门对渔船开展全方位检查,为渔业生产安全保驾护航。开渔节不仅是生产仪式,更承载着渔民对海洋的敬畏与感恩。渔港内热闹非凡,渔民紧锣密鼓筹备物资的场景,彰显了“向海而生”的生存智慧。活动带动了当地渔业经济复苏,也为三沙“渔业+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成为展示霞浦海洋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
以下是对林承强《渔歌子·霞浦三沙开渔节》的赏析,结合开渔节背景与词作艺术特色,分维度解析:
一、意象壮阔:渔港盛景的动态画卷
“灯阵连霄破晓烟”,灯光围网船的科技意象:以“灯阵”呼应开渔节中灯光围网船的强光灯阵列(白日可见的独特设备),展现现代渔业科技与传统捕捞的融合。时空张力:“破晓烟”将黎明雾气与灯火交织,既点明开渔时辰(清晨启航),又暗喻渔民冲破休渔沉寂、重启生产的决心。“千帆争渡鼓声喧”,群体动势:“千帆”直指2025年669艘渔船集体出港的实景,而“争渡”“鼓声喧”以竞发之势与喧天鼓乐,强化开渔仪式的热烈氛围,凸显渔民对丰收的迫切期待。
二、动作凝练:海洋劳作的力与美
“舟犁浪,号声欢”,动词精炼:“犁”字以农耕工具喻渔船劈波斩浪,将海洋喻为待耕的沃土,呼应渔民“向海求生”的生存哲学。人海共鸣:“号声欢”浓缩渔民协作号子与欢腾情绪,展现人力与自然搏斗中的乐观精神。
三、意境升华:传统渔猎的诗意延展
“长风直向海云边”,空间拓展:以“海云边”勾勒海天相接的渺远之境,既写实(渔船驶向闽东渔场深处),又象征渔民探索未知的勇气。文化传承:“长风”暗合古诗词中“长风破浪”的进取意象(如李白“直挂云帆济沧海”),赋予现代渔业以浪漫史诗感,呼应祭海祈福的传统内涵。
四、词牌契合:渔歌古韵的当代新生
体式选择:《渔歌子》作为唐代渔父词调(如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本用于抒写水乡闲适,此处反其意而用之——以相同单调二十七字、平韵格律,注入集体劳作的激昂(“鼓声喧”“号声欢”),实现古典形式与现代渔业的创造性碰撞。结句“长风直向海云边”延续渔歌子惯有的开放式收束,留白中寄托对“鱼虾满仓”的无限期许。
五、精神内核:海洋文明的当代诠释
全词通过“灯阵-千帆-犁浪-长风”的意象链,将三沙开渔节的核心价值凝练为:科技赋能(灯光围网)与传统敬畏(祭海文化)共生;个体奋斗(舟犁浪)与群体协作(千帆争渡)交融;地域特色(闽东渔场)升华为人海共生的普世精神,呼应“爱护海洋、人海共荣”的生态理念。
总评:词作以古调写新事,在《渔歌子》的短章中融纪实性与象征性,既精准捕捉霞浦三沙开渔节的瞬时壮景,亦将渔民的生存智慧与海洋情怀,铸入永恒的诗意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