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牙城湾及赏析
(2025-08-09 11:38:34)
标签:
旅游美景诗联文化 |
分类: 美丽霞浦 |
题牙城湾及赏析
林承强 撰
虎首以雄姿镇海湾,潮声而外千秋画;
狮头凭险隘临烟渚,帆影之中万卷诗。
以下是对林承强先生为牙城湾所作对联的赏析,结合其创作背景与牙城湾的地域特色综合分析:
一、地理意象的雄浑象征
“虎首”与“狮头”的双峰呼应
上联“虎首以雄姿镇海湾”中的“虎首”指牙城镇著名景观虎屿山(虎首山),下联“狮头凭险隘临烟渚”中的“狮头”对应牙城狮头山。两座山体隔湾对峙,作者以“镇海湾”“临烟渚”赋予山峦守卫者的雄浑姿态,既暗合牙城湾三面环山的天然地势,又通过“虎”“狮”的猛兽意象强化了海湾的磅礴气势。
“潮声”“帆影”的动态画卷
“潮声而外千秋画”以听觉牵引视觉,将海浪声延伸为跨越时空的壮丽画卷;“帆影之中万卷诗”则借渔船帆影的流动感,隐喻海湾承载的厚重人文历史。二者呼应牙城湾作为“中国最美滩涂摄影胜地”的实景,同时升华至文化意境,体现渔耕文明的生生不息。
二、艺术手法的精妙运用
时空交错的虚实对照
上联“潮声”(瞬时动态)与“千秋画”(永恒静态),下联“帆影”(空间片段)与“万卷诗”(历史纵深),形成时空张力。既捕捉了海湾瞬息万变的光影特质,又以“画”“诗”点明此地为艺术创作源泉,暗合霞浦滩涂备受摄影家青睐的背景。
工整对仗与气象交融
词性对仗:“雄姿”对“险隘”(形容词+名词)、“潮声”对“帆影”(自然意象+人文意象)。
意境呼应:“镇海湾”的刚健与“临烟渚”的朦胧刚柔相济,刻画出海湾集壮美与灵秀于一体的双重气质。
三、地域文化的深度凝练
海洋文明的缩影
联中“帆影”“烟渚”等意象,浓缩了牙城湾作为闽东渔业重镇的典型场景:星罗棋布的渔排、穿梭的舟楫、雾霭中的岛屿,呼应其“东海之滨天然海湾”的地理身份。
诗性审美的传承
林承强作为霞浦楹联学会代表,其创作延续了以诗联赞咏家乡的传统。此联末句以“千秋画”“万卷诗”收束,既彰显牙城湾的如画风光,亦暗扣霞浦“千鲜之城”的文化名片。
四、创作价值的独特定位
此联不仅是风景描摹,更是地理标识与文化符号的双重铭刻:地域宣传功能:精准提炼虎首山、狮头山等地标,成为牙城湾的文学“名片”。人文精神传递:通过“帆影诗篇”“潮声画卷”,将自然景观转化为承载集体记忆的文化载体,呼应霞浦人“以海为田”的精神内核。
总结:林承强此联以峻拔笔力勾画山海形胜,凭时空张力融汇自然与人文,既是牙城湾壮丽风光的诗化结晶,亦是闽东海洋文化的铿锵回响。其价值远超普通题咏,堪称地域文学与地理符号结合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