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绝牙城狮头山及赏析

(2025-08-09 11:14:57)
标签:

旅游

美景

诗联

文化

分类: 美丽霞浦

七绝 牙城狮头山及赏析

林承强

 

狮头耸翠接云天,俯瞰沧波起白烟。

两岸青峰含黛色,一帆风送夕阳边。

 

以下是对林承强《七绝·牙城狮头山》的赏析,结合霞浦牙城湾的地域特色与诗歌艺术手法,分四个维度展开:

一、空间构图:纵深感与俯瞰视角的融合

垂直向度的壮阔感,“狮头耸翠接云天”以仰视视角强化山势巍峨,呼应牙城狮头山作为海湾地标的地理特征。其中“接云天”既写实(山体与海雾交融),亦暗喻自然与苍穹的共生关系。水平视野的动态捕捉,“俯瞰沧波起白烟”转为俯视视角,“白烟”巧妙呈现海雾升腾之态,与“沧波”构成动静相生的画面,暗合牙城湾“滩涂云雾”的典型景观。

二、色彩与光影的意象提炼

青黛主色调的层次渲染,“两岸青峰含黛色”以“青峰”为基底,“黛色”点染暮色渐染的深邃感,呼应牙城湾周边山峦叠翠的地貌。色彩从明丽(翠)向沉郁(黛)的过渡,暗藏时间流转。夕阳余晖的视觉焦点,“一帆风送夕阳边”以“帆”为视觉引导线,将暖色系光源(夕阳)聚焦于画面边缘,形成“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摄影式构图,精准提炼牙城湾“日落归帆”的经典场景。

三、地域文化的隐性书写

山海相依的生态符号,“狮头-沧波-青峰”的意象链,浓缩牙城湾“山为屏、海为庭”的独特格局。狮头山作为人文地标,与自然潮汐(沧波)共同构成地域文化符号。渔业文明的诗意映射,“一帆风送”以孤帆意象隐喻渔民归航,不着“渔”字而尽显海洋文化内核,与诗人其他牙城湾作品(如《牙城湾晨曲》“帆影动,鹭飞忙”)形成互文。

四、艺术手法的双重突破

时空压缩的七绝范式,四句诗完成“山势(仰视)→海景(俯视)→山色(平视)→归帆(远眺)”的视角切换,在28字内构建电影镜头般的空间序列。动词的张力营造,“耸”:赋予山体向上的生命力;“送”:将自然风拟为主动力,暗藏“顺风归家”的人间温情。二者形成刚柔并济的审美平衡。狮头山文化意蕴,据考证,霞浦牙城狮头山因形似卧狮得名,与虎屿山并称“狮虎镇海”。诗人取其雄浑意象,却以“耸翠”“含黛”柔化其形,暗合闽东文化中“刚柔相济”的海洋精神。

结语:山海幻境中的永恒刹那,此诗以狮头山为支点,撬动牙城湾的山海大美:前两句如泼墨长卷挥洒气象,后两句似工笔小品雕琢细节。在“青黛凝峰,金帆破雾”的色彩交响中,林承强不仅完成了对地域景观的诗性定格,更以“夕阳归帆”的意象,揭示人类在浩瀚自然中微小却坚韧的存在价值——那远去的帆影,正是生命向永恒之光奔赴的隐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