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钟合咏格作品及赏析
(2025-08-04 11:43:34)
标签:
美景诗联文化杂谈 |
分类: 格律诗和楹联 |
诗钟合咏格作品及赏析
林承强 撰
一、合咏 梅
疏影横斜承玉魄;
寒香浮动化春魂。
二、合咏 月
冰轮碾碎千江夜;
素魄斟空万里秋。
三、合咏 书
蠹鱼啮尽千秋字;
汗简封存太古心。
四、合咏 竹
虚怀直破青云路;
劲节长筛碧落霜。
五、合咏 茶
碧浪沉春翻雪乳;
清风漱玉吐云腴。
定义:作为诗钟的经典格式之一,合咏格要求用上下两比共同描绘同一主题,严格禁止出现主题中的字,且需满足对仗精细、声律严格、字数固定(通常为七言)等要求。
诗钟合咏格作品赏析:
诗钟,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一种精巧独特的文字游戏与创作体裁,以其严苛的格律要求和精妙的构思艺术,考验着创作者的才思与匠心。其中,合咏格更是诗钟中的经典格式,它要求创作者在上下两联(比)中,不著一字而将指定主题描绘得淋漓尽致,同时还需兼顾对仗、声律与字数(通常为七言)。以下逐一进行赏析:
一、合咏 梅——疏影寒香,魂凝冰雪
上联:疏影横斜承玉魄
下联:寒香浮动化春魂
此联咏梅,堪称神来之笔。上联“疏影横斜”直接化用林逋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点出梅枝劲挺、姿态潇洒之态。“承玉魄”三字,则赋予梅花以高洁的灵魂。“玉魄”常指月魂,亦含清冷、纯净之意,梅花于寒夜中承接这份清辉,更显其冰清玉洁、不与凡卉争艳的品格。“承”字用得精妙,仿佛梅花主动汲取天地间的灵气与精华,内化为自身的精神气质。
下联“寒香浮动”同样化用林逋“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写出梅花香气的清幽与穿透力,于严寒中悄然弥漫,沁人心脾。“化春魂”则笔锋一转,由实入虚,由形入神。梅花不仅自身凌寒独放,更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清雅的香气,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仿佛将自身的精魂化为引领春回大地的使者。“化”字极具动感与升华之意,将梅花的孤高与奉献精神完美结合。
上下联以“疏影”对“寒香”,形与味并茂;“横斜”对“浮动”,静态与动态相衬;“承玉魄”对“化春魂”,则将梅花的精神境界推向极致。全联未着一“梅”字,却字字句句皆梅之神韵,意境高远,余味悠长。
二、合咏 月——冰轮素魄,辉映千秋
上联:冰轮碾碎千江夜
下联:素魄斟空万里秋
咏月之作,最易流于俗套,然此联却能翻出新意。上联“冰轮”一词,将月亮比作寒冷的玉轮,既写其皎洁,亦暗示其清寒。“碾碎千江夜”则展现了月光普照、洒遍江河湖海的壮阔景象。一个“碾”字,极具力量感与动态美,仿佛巨大的冰轮将沉沉的黑夜与静谧的江面一同“碾碎”,化为一片银辉闪烁的世界,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光倾泻江面、波光粼粼的视觉效果。
下联“素魄”与“冰轮”意近,皆指月亮,“素”字更强调其洁白无瑕。“斟空万里秋”则将月光拟人化,仿佛月亮是一位慷慨的主人,将清辉“斟”满了辽阔万里的秋空。“斟”字用得奇绝,化无形为有形,将月光的充盈与无处不在描绘得淋漓尽致。“万里秋”则点出时节与空间,秋高气爽,月色更显明净,空间的广阔也反衬出月色的浩渺无垠。
此联以“冰轮”对“素魄”,物象鲜明;“碾碎”对“斟空”,动词精准有力;“千江夜”对“万里秋”,时空交错,境界宏大。全联气势雄浑,想象奇特,通过对月光的动态描绘,展现了月亮的清冷、皎洁与普照万物的特性,画面感极强。
三、合咏 书——蠹鱼汗简,墨香千古
上联:蠹鱼啮尽千秋字
下联:汗简封存太古心
咏“书”之作,此联立意深远,引人深思。上联“蠹鱼啮尽千秋字”,以“蠹鱼”(蛀书虫)这一具体意象起笔,描绘了时光的无情与书籍保存的艰难。“啮尽”二字,令人扼腕,仿佛看到无数珍贵的典籍在岁月的侵蚀下,文字逐渐湮灭。“千秋字”则指代了书籍中所承载的悠久历史与丰富知识。此句看似写书籍的易损,实则反衬出书籍内容的宝贵与时间的残酷。
下联“汗简封存太古心”则笔锋一转,从书籍的脆弱转向其不朽的价值。“汗简”指古代用来书写的竹简,代指书籍,“汗”字暗示了古人著书立说的艰辛与心血。“封存太古心”则点出书籍的核心价值:它不仅是文字的载体,更是古人思想、智慧与情感的结晶。“太古心”指的是超越时代、具有永恒价值的思想与精神。一个“封”字,将这种珍贵的“心”妥善保存,使其得以跨越时空,与后人对话。
上下联对比鲜明,“蠹鱼啮尽”的无奈与“汗简封存”的坚守形成张力,前者写物质的消亡,后者写精神的不朽。“千秋字”与“太古心”相对,前者言其广,后者言其深。全联通过对书籍命运的思考,高度赞扬了书籍传承文明、保存智慧的伟大作用,意境苍凉而厚重。
四、合咏 竹——虚怀劲节,气凌霄汉
上联:虚怀直破青云路
下联:劲节长筛碧落霜
咏竹,多赞其有节、中空、坚韧。此联亦不离此,然用语雄奇,境界高远。上联“虚怀”直指竹之内空,象征谦虚的品格。“直破青云路”则描绘了竹子挺拔向上、不屈不挠的生长态势,仿佛要冲破云霄,直达天际。“直破”二字,充满了力量与豪情,将竹子的高洁志向与奋发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下联“劲节”点出竹子节节分明、坚韧不拔的特性,象征着气节与操守。“长筛碧落霜”则描绘了竹子顶风冒雪、傲立寒霜的景象。“碧落”指高空、天界,“筛”字生动形象,仿佛竹子的枝叶在高空中筛滤着寒霜,既表现了霜雪之凌厉,更反衬出竹子的坚韧耐寒。“长”字则强调了这种坚韧是持久的,是竹子固有的品格。
此联以“虚怀”对“劲节”,内在品格与外在形态相得益彰;“直破青云路”对“长筛碧落霜”,一写其高,一写其坚;一昂扬向上,一傲立风雪。全联气势豪迈,格调高昂,不仅写出了竹子的形态特征,更塑造了一个胸怀坦荡、气节坚贞、志向高远的君子形象。
五、合咏 茶——碧浪云腴,香飘尘外
上联:碧浪沉春翻雪乳
下联:清风漱玉吐云腴
咏“茶”之作,此联色香味俱全,引人入胜。上联“碧浪沉春”,描绘茶叶在沸水中舒展、沉浮,茶汤碧绿如浪,而这碧绿之中仿佛沉淀了整个春天的生机与精华。“翻雪乳”则写沏茶时,茶汤表面泛起的细密泡沫,洁白如雪乳,翻腾起涌,极具观赏性。此句由色及形,生动展现了泡茶过程中的美妙景象。
下联“清风漱玉”,则写品茗时的感受。茶水入口,如清风般涤荡心胸,又如清泉漱洗玉石般洁净爽口。“漱玉”一词,既有茶水质感的清冽,也暗含了饮茶后口齿留香、心脾俱爽之意。“吐云腴”则写品茶之后,茶香袅袅,如同吐出的云气般芬芳馥郁。“云腴”本指茶水,妙在一个“吐”字,将饮者陶醉其中、茶香从体内悠然散发的惬意描绘得栩栩如生。
此联以“碧浪”对“清风”,视觉与触觉(感觉)相对;“沉春”对“漱玉”,虚实结合;“翻雪乳”对“吐云腴”,形态与香气毕现。全联紧扣“茶”字,从泡茶、观色、品味、闻香等多个角度进行描绘,生动形象,富有生活情趣,读来令人神往,仿佛亲手沏泡、品尝了一杯香茗。
总结
这五首合咏格诗钟,无疑是精品力作。不仅严格遵守了合咏格“不犯题字”的基本要求,更在立意、炼字、对仗、意境等方面下足了功夫。每一首都能抓住咏题的核心特征,或咏其形,或咏其神,或咏其用,或咏其情,通过精妙的意象选择与生动的动词运用,将主题描绘得惟妙惟肖,引人遐想。其对仗工整,声律和谐,语言凝练典雅,既继承了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又不乏个人的独特感悟与创新,充分展现了诗钟这一传统文学形式的精妙魅力与不朽生命力。品读这些作品,如饮甘泉,如赏名画,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