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赞黄寿祺先生的联诗词及赏析

(2025-07-27 17:15:39)
标签:

诗联

文化

杂谈

分类: 美丽霞浦

赞黄寿祺先生的联诗词及赏析

林承强

 

01

研经五十载,观六爻皆日月,卦象应通天地事;

授业三千徒,读万卷尽阴阳,先生能解古今疑。

 

02

七律 怀黄寿祺教授

 

日月循环何所求,潜心国粹韵长留。

嵩云研易传真谛,燕冀谈经解古愁。

注释玄机昭世德,译通妙道展鸿猷。

杏坛美誉垂青史,教泽绵延润九州。

 

03

水调歌头 赞师道传承(依毛滂体)

 

洙泗遗风远,闽水育贤才。

六庵担笈北上,归执教书台。

廿载春秋砥砺,半部群经要略,桃李广成材。

译注周天象,平议百川来。

 

守方姚,承嗣白,醉书斋。

文风典雅,国粹词选见襟怀。

最是传灯不倦,更著清诗合集,唱和越蓬莱。

易理通今古,德业共云开。

 

赏析:

一、对联:学术气象与师者风范的凝练

时空维度的学术深耕

"研经五十载"以数字强化时间跨度,凸显黄寿祺先生毕生治学的坚韧;"观六爻皆日月"将易学符号与自然意象融合,暗喻其以卦象解读天地规律的学术境界。下联"授业三千徒"呼应孔子"三千弟子"典故,彰显其教育成就,"读万卷尽阴阳"则通过"阴阳"双关,既指易学核心概念,亦暗喻学问的广博与辩证性。

意象的哲学升华

"卦象应通天地事"以卦象为媒介,构建微观与宏观的哲学关联,赋予学术研究超越性的文化使命;"解古今疑"则将个体智慧与历史脉络相勾连,展现其学术思想的现实关怀。

二、七律:国学传承的诗意呈现

意象群的时空交织

首联"日月循环""韵长留"形成时间循环与文化永恒的隐喻,奠定全诗基调。颔联"嵩云""燕冀"以地理意象勾勒其学术行迹,"传真谛""解古愁"则通过动词强化其学术实践的动态性。

典故与隐喻的双重维度

"注释玄机"暗合易学注疏传统,"译通妙道"呼应其翻译易学经典的贡献;尾联"杏坛""教泽"既借用孔子讲学典故,又以"九州"拓展地域维度,构建师道精神的普世价值。

三、水调歌头:词体中的学术人格建构

地域文化的符号化表达

"洙泗遗风"指向孔子故里,"闽水育贤才"凸显地域文化基因,形成南北学术传统的对话。"担笈北上"的游学意象,暗喻其学术视野的拓展与融合。

文人群像的象征书写

"守方姚,承嗣白"以并列短语浓缩学术传承谱系,将个体成就置于文化长河中;"醉书斋"的文人形象与"平议百川"的学术气度形成动静对照,塑造立体的学者人格。

四、整体艺术特色

对仗与意象的互文性

三篇作品均以工整对仗构建形式美感,如"研经""授业""注释""译通",同时通过"卦象""日月""洙泗"等意象群,形成易学、历史、地域的文化符号系统。

师道精神的多维诠释

从学术传承("传灯不倦")、教育实践("桃李成材")到文化使命("国粹词选"),层层递进地解构师者形象,赋予传统师道以现代人文关怀。

五、文化价值的当代启示

古典形式的现代转译

作品在恪守传统格律的同时,通过"译通妙道""平议百川"等表述,展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学术的对话可能。

地域文化认同的建构

"闽水""燕冀"等地域符号的嵌入,突破地域局限,将个人成就升华为文化共同体的精神象征,为当代文化传承提供范式参考。

结语:林承强以联、诗、词三体为经纬,编织出黄寿祺先生的学术图谱与精神肖像。其创作既恪守传统文学形式之美,又以深邃的文化洞察力,将个体生命经验升华为民族文化的永恒记忆,为当代学术史书写提供了兼具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典范文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