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律·霞浦池澳流米寺怀古》及赏析

(2025-07-02 11:42:54)
标签:

旅游

美景

诗联

文化

分类: 美丽霞浦

《七律·霞浦池澳流米寺怀古》及赏析

林承强

 

金鸡岭上梵钟遥,石窟摩崖刻宋朝。

海蚀奇峰连地脉,兵防暗道隐天骄。

千年古刹苔痕绿,百丈危礁浪迹雕。

欲问烽烟何处去,渔歌已入碧云霄。

 

《七律·霞浦池澳流米寺怀古》赏析

历史与自然的时空交融诗作以金鸡岭上梵钟遥开篇,通过梵钟意象勾连千年梵音,呼应了霞浦池澳流米寺作为宋代古迹的背景。

颔联石窟摩崖刻宋朝点明此地摩崖石刻的宋代文化特征,与提及的宋代奇观德泽馨形成互文,强化了历史厚重感。而海蚀奇峰连地脉则以地质奇观隐喻自然与人文的深层联结,与华光异彩岩纹净的景观描写异曲同工。军事遗迹与人文意象的张力兵防暗道隐天骄暗含对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追忆,与窟中流米晨炊饭,寺里挑灯夜读经的禅意生活形成对比既凸显了霞浦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又暗含对战争与和平的哲思,尾联欲问烽烟何处去的诘问正是此意的升华。

沧桑感与生命力的视觉呈现颈联千年古刹苔痕绿,百丈危礁浪迹雕通过色彩(绿苔)与动态(浪雕礁石)的对比,展现历史遗迹在自然侵蚀下的永恒性。此手法与李远山诗中一夜秋风过,满山红叶诗的时空对话逻辑相似,但更侧重于静态沧桑与动态自然力的碰撞。

渔歌意象的收束意义尾联渔歌已入碧云霄以极具画面感的场景收束全诗,既呼应了霞浦作为海滨城市的渔业文化(如观海豁心胸,听涛壮志荣的滨海意象),又以碧云霄的澄明空间象征历史烽烟消散后的宁静,与瑶台入画海天青的意境形成闭环。

全诗通过时空叠印、虚实相生的手法,将宋代摩崖、军事遗迹、海蚀地貌与当代渔歌编织成多维画卷,既符合七律对仗工整的格律要求,又延续了古典山水诗以景载史的传统,堪称现代人书写历史胜迹的典范之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