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赞霞浦县牙城中心小学》及赏析
(2025-06-01 08:35:44)
标签:
旅游美景诗联文化 |
分类: 美丽霞浦 |
《联赞霞浦县牙城中心小学》及赏析
林承强 撰
骨干擎旗,传薪扬国粹,诗乡擢秀催桃李;
名师引路,积善蕴人文,溪畔劝儒振栋梁。
学校简介:霞浦县牙城中心小学创办于1905年,坐落于杨家溪畔。学校占地33亩,设施齐全,拥有近20间功能室。秉持“读书启智,培养崇德向善的人”理念,以“读书积善”为校训。该校办学特色鲜明,采用“1+N”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共性与个性发展,深耕诗歌教育。还开展新教育实验,构建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学校成果斐然,学生全面发展,获诸多荣誉。人民教育家、诗人等题词或到访,媒体也多有关注。其对联文化也彰显着办学特色,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对联赏析:这副对联以典雅工稳的笔法赞颂霞浦县牙城中心小学的教育理念与办学成果,可结合学校背景从以下角度赏析:
一、结构对仗与意象呼应
骨干擎旗 vs 名师引路
"骨干"凸显教师团队的核心力量,"擎旗"暗示引领区域性文化传承;"名师"强调教学专业性,"引路"呼应教育启蒙功能。两者形成师资力量的双重维度。
传薪扬国粹 vs 积善蕴人文
"传薪"暗扣该校楹联教育基地特色,呼应校本教材《楹联启蒙》的传统文化传承实践;"积善"直指校训"读书积善",体现德育与智育融合的办学理念。
诗乡擢秀 vs 溪畔劝儒
"诗乡"突出霞浦作为诗词之乡的地域文化底蕴,"溪畔"化用学校所处的杨家溪地理特征,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教化巧妙结合。唐宋时期,属劝儒乡擢秀里。
二、内涵与办学特色关联
文化传承使命
"扬国粹"对应该校获评"省楹联创作基地校",通过楹联竞赛、校刊《杨家溪》等平台推广传统文化。
育人目标具象化
"催桃李""振栋梁"双重比喻,既展现基础教育培根铸魂功能,又暗含学校"全国足球特色学校"等素质教育的多元成果。
地域符号强化
"溪畔"呼应杨家溪地域标识,"擢秀"关联牙城中心校在霞浦教育界的标杆地位,凸显"闽东首创楹联教育基地"的独特性。
三、创作技法亮点
动词锤炼:"擎""催""蕴""振"等动态词汇,赋予静态教育过程以生命力。
典故化用:"传薪"源自《庄子》"薪尽火传",暗喻文化延续;"劝儒"呼应朱熹"劝学"思想,凸显教化传统。
数字对比:上联"擢秀"(个体成长)与下联"振栋梁"(群体成就)形成微观-宏观视角切换。
总结
此联紧密贴合霞浦县牙城中心小学"读书积善"校训与楹联教育特色,通过意象并置与典故再造,既彰显传统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又描绘出溪山毓秀之地培育栋梁的教育图景,堪称地域文化与办学理念深度融合的楹联典范。